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我们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时代特征的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把国家和国际统一起来,超越单纯的国家立场、国家意识,将世界一流大学置于国际、世界、全球和人类的视野之中加以谋划,使之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31]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应当具有国际视野,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看待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当前世界多国都提出了本国建设一流大学的方案,这其中既有英、美等高等教育传统强国,也有印度、韩国等高等教育新兴国家。据统计,全球已经或正在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共有2000多所。这些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有很多,不同学校的发展模式也不相同,这为我国吸收他国办学治学经验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参考与范式。

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必须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在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通过交流沟通、学习借鉴,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运用双边对话和合作机制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32]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的交融愈加深入,文化交流借鉴的方式也愈加多样。高等教育与生俱来具有国际性,师生的国际化流动使文化科技在世界各地传播,达到了增强国际理解、造福人类的目的。[33]我国的一流大学可以通过联合办学、设立交流项目等方式,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可以通过选派优秀学生、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访学交流,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互学互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积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和渠道,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在科技文化交流方面的重大作用,促进同各国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的交流合作,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对于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要认真借鉴吸收,但经验不等于规律,在对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科学技术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创造性转化,对于各国优秀经验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