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质量保障机制:多维立体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质量保障机制:多维立体的质量保障机制

在知识生产模式3影响下,我国一流学科建设需构建多维立体的质量保障机制:(1)大学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术效益,如一流学科建设对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大学社会声誉及提升学科未来发展空间的贡献;(2)产业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经济效益,如一流学科建设对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提升企业社会声誉的贡献;(3)政府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政治效益,如一流学科建设对推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进而提升综合国力的贡献;(4)公民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社会效益,如一流学科建设对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公众受教育程度、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贡献。因此,一流学科建设的质量评价维度必须多维化,质量保障主体必须多元化,且各主体间要进行合理的权责分配,避免主体间不均势造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失效。

要构建多维立体的质量保障机制,就要求知识生产的各主体对自身的权与责有清晰的认识:第一,大学不但要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学术效益,更要明确大学的立足之本,以质量和发展为内核、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起多学科协同合作、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兼顾科学素养与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青年;第二,企业不但要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经济效益,更要明确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以经济发展为主线,构建校企深入合作、共同探索、相互促进的合作机制,不仅要与大学展开深入的科研合作,还要依据科研合作参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以及人才评价,更要通过灵敏的市场嗅觉助力前沿科学研究;第三,政府不但要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政治效益,更要把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以知识生产的发展规律为指引,构建起目标明确、立意深远、制度保障、科学分配的一流学科建设机制;第四,公民不但要关注一流学科建设的社会效益,更要明确一流学科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积极投入一流学科的建设与监督,在唤醒一流学科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民智,提升一流学科建设解决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提升公民的话语权。如美国杜克大学以督导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问责的质量评定委员会,以收集社会各界对大学学术使命方向的意见、将其整合为主题并提供相应的战略规划为职责,并充分考虑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性数据,提升了杜克大学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也可以成立督导委员会,保障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发言,推动一流学科建设顺应模式3的特征[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