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情境:开放情境
在知识生产模式3的影响下,我国一流学科的知识生产实践要以认知情境为基础、以应用情境为中介,立足于开放情境,拓展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视野:(1)知识生产科学性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绝不能脱离认知情境,而要以认知情境为依托,以基础科学知识为根基,发散出其他情境的学科建设实践。(2)应用情境是沟通大学组织场域与产业、政府的桥梁,更是拓展知识生产视野的第一步。当前我国一流学科正处于探索应用情境知识生产的攻坚期,亟须将学者、学生与产业、社会密切联系起来,灵活运用企业的资金、基础设施和市场敏锐度来提升学科价值,合理评估学科建设的经济效益将成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转型的突破口。(3)开放情境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走向,为了满足多元主体的需求,将公民社会与大学、产业、政府联系起来,提升知识生产的综合效益便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芝加哥大学享誉全球的社会学系正是由于率先将学科与社会的互动纳入学科建设中,主动回应社会环境的需求,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
要实现开放情境的知识生产,参与知识生产的各主体就必须做出转变:首先,大学要夯实自身科研基础,为运用基础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其次,大学要敞开校门,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明确各方需求、鼓励学术人员开展研究,为解决应用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建立多方合作的资金链,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构建及时响应的主体沟通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政府要积极协调,发挥自身的权威和话语权,构建多元协作的监督保障机制,调和主体间的矛盾;产业要敢于投入,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为大学提供支持,将已有的技术与大学共享,促进知识的融汇创新,以提升科技转化率;公民社会要勇于发声,发挥社群优势,加入合作网络,对一流学科建设成果进行监督和再创造,共同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迈向更加开放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