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级矩阵为抓手,保证课程育人实效

(三)以三级矩阵为抓手,保证课程育人实效

践行大思政课程观,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好课程是关键。把握住课程的质量,就把握住了育人成效。依据“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原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要达到思政育人目标,需要将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建构成为态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为便于应用,将态度目标归纳为人的核心素养,其包括道德、情感、哲思、审美以及批判性思维。将核心素养做进一步分解,细化为思政育人指标点。这样,专业通过“四真三化”(FT)课程开发模式,使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明确“守哪一段渠”“种哪一块田”。再通过矩阵图法,将态度点与知识点、技能点整合为课点,以质量保障的“最高分辨率”来监控课点的达成度,进而保障课程育人成效。例如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依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及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绿色发展、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因此,专业制定“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矩阵,明确各类、各门课程主要完成的思政育人目标及强弱支撑关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矩阵

注:★为强支撑 ☆为弱支撑。

教师通过“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任务课程化”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及重构,在这过程中寻找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切入点,形成思政课点,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艺术的呈现知识点、技能点所承载的思政内涵以及价值引领。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体系矩阵,明确该门课程要支撑的思政目标。因此,通过继续分解思政目标,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的有效契合。(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育人矩阵

注:★为强支撑 ☆为弱支撑。

通过项目矩阵(矩阵三级),将课点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点(K)、技能点(S)、态度点(A)。通过态度点与知识点、态度点与技能点或态度点与知识点、技能点的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思政育人目标,实现育人成效。(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项目1胶凝材料性能检测”项目思政育人矩阵

续表

“胶凝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中,“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这一课点由“知识点K3、K4及态度点A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组成,学生通过水泥生产工艺的学习,了解到水泥生产过程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教师启发学生从生产工艺、物质循环、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等角度对水泥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使水泥生产中间产物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工艺设计优化、小组展示汇报、组间讨论质疑等教学过程实施,不但完成了课程的知识目标,同时通过态度点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完成了思政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