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和研究生数量占比不足

(二)粤港澳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和研究生数量占比不足

伴随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发展进程,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已全然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高入学率的背后还潜藏着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分布不均的客观事实,区域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以被中央列为人才高地建设的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为例,尽管粤港澳大湾区从总人口和占地面积上都远远高于北京、上海,但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却远不及北京和上海。从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来看,广东省拥有受高等教育人口数为1978万,总数超过北京的919万,上海的842万。但是广东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15.7%,不及上海的一半,约为北京的三分之一(见图1)。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城市也与北京、上海等存在较大差距,如香港受高等教育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6.18%[11],深圳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8.8%,广州为27.3%,珠海为25.8%。在大湾区其他城市中,还有多个城市不足10%。[12]

对标世界其他三大知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集聚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受高等教育人口水平来看,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常住人口的17.47%,而旧金山湾区本科及以上的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重达到46%,纽约湾区达到42%,均远高于美国28%的平均水平。[13]东京湾区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及埼玉县的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学生数量在2010年就超过106万,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6.7%(见图2)。[14]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质量整体上低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较低,人才集聚效应还未形成。

图1 北京、上海、广东受高等教育人口

图2 世界四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状况比较

从研究生培养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由图3、图4可知,2016年至2020年间,广东省研究生培养情况总体低于北京、上海两市。2020年,北京高校共培养硕士生79242人,博士生18653人,上海高校共培养硕士生40288人,博士生5752人,而广东省对应的数据则分别为25758人和3058人。从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增幅来看,广东省增长并不显著。五年间,北京高校硕士生培养数量增幅为17%,博士生为19%,上海分别为18%和16%,而广东省则分别为6.7%和4.9%,增长幅度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硕士学历人才需求占比为29%,而人才供给占比只有19%,相差10个百分点,博士及博士后人才需求占比为2%,而人才供给占比只有1%[15],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供给还远远落后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

图3 2016—2020三地硕士生培养情况(单位:人)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整理。

图4 2016—2020三地博士生培养情况(单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