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的失灵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全球教育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是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国际规则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超越国界的影响、作用的过程和结果。[26]在教育领域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面临的教育问题是“地球村”共同的责任,高等教育普及化需要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参与主体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携手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但是,国际高等教育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失灵”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严峻挑战。
1.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理念的失灵
百年大变局下,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理念失灵,与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相适应的知识与理念滞后。资本单边推行的“价值殖民”思想以及人力资本理念,冲击着以人为本的全球教育治理理念,全球公民社会组织与网络正在输入新价值理念。[27]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权国家依据自身利益奉行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思维极大地冲击全球教育治理多元价值理念,导致全球教育治理价值理念具有局限性和强权性特征。以美国为主的高等教育强国及以其主导的国际组织仍然坚持“华盛顿共识”的传统理念,维持其高等教育治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改变当前单一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制度,向多边规则发展。另外,虽然全球教育治理“以人为中心”重要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但是随着人力资本理念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主体之一的世界银行,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去解读和推动全球教育发展愈发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理念相冲突。
2.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制度的失灵
以全球疫情为代表的极端公共事件触发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危机,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制度失灵导致无法应对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出现的资源配置、教学治理等问题。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转型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议题。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制度焦点在于是否能建立一个开放、多元、民主、灵活与包容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体系形成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分布周边的次序格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居于权威地位。然而近年来,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加之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都加剧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矛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权威性受到严重挑战,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制度失灵。另外,由于全球教育治理制度和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制度交叉重叠,理念偏差、功能缺失与机制老化,都将使未来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充满挑战。[28]
3.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实践的失灵
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愈发重要,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治理。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实践的失灵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和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均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得逆全球化思潮加剧,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矛盾凸显;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性下降,经费短缺导致其裁员和关闭相关机构。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其发展态势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直接关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尤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对高等教育投入进行合理性规划尤为关键。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实践中,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之一的世界银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援助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摆脱经济窘境,但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科研研究能力存在不足,其教育自主性受到挑战,不利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如何实现高等教育持续性发展,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经费和调整高等教育投入结构,都是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