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显著
2025年11月13日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显著
2019年,在教育部科技司公布的教育部科技奖项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2所高校榜上有名,占全国高校9.09%,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科技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创新效率等能够直接体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指标上还存在差距。以科技论文发表为例,2018年,我国在国外发表第一作者科技论文46.47万篇。其中,长三角地区高校发表科技论文13万篇,占比27.98%;京津冀地区高校发表科技论文7.4万篇,占比15.92%;粤港澳地区高校发表科技论文4.6万篇,占比9.90%,在国内三大区域中处于末位。[36]再以高校专利申请为例,2018年全国专利申请总数为45.80万件,其中,粤港澳地区高校申请专利数为2.89万件,占比6.3%,而长三角地区高校专利申请量为9.5万件,占比20.7%;京津冀地区高校申请专业数为3.4万件,占比7.4%。[37]在创新效率方面,有学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借助DEAP软件对旧金山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区域50所高校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得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效率在四个区域中最低,技术转移环节较弱。[38]此外,深圳自主创新的“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也直接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缺位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