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高血压运动的八项注意

1 循序渐进

可先从小运动量开始,随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善而逐渐增加运动的负荷,然后维持适宜的运动量。

2 运动前先做健康检查

在运动前,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排除心肌梗死、心衰等并发症,防止意外的发生。

3 避免激烈运动

可选择有氧性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要避免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4 防止运动外伤

在运动前,一定要先做热身活动,避免在运动中扭伤。另外,天热的时候运动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5 运动前不宜大量进食

大量进食会使血液流向胃肠道,从而使心脏的供血减少,容易诱发心绞痛。

6 持之以恒

运动疗法效应的产生需要至少1周的时间,达到较显著的降压效果需要4~6周。所以运动要持之以恒,要有耐心。

7 测量脉搏

运动后马上测量脉搏数,以每分钟不超过110次为宜;也可用170减去本人的年龄数来计算,如:50岁的人,运动后的脉搏不超过120次/分,就是合适的。

8 定期检测血压

运动前后要测量血压,如发现运动过后,血压较高,要逐渐减少运动量甚至停止运动。只有在血压较稳定的状态,才能进行锻炼。

简便易操作的运动方式

步行

散步是一项最常见的体育运动,既安全又易行。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

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运动一周后,身体逐渐适应,可适当延长散步时间,逐步增加速度。

慢跑

慢跑又称健身跑,简便易行,无需场地和器材,对于保持中老年人良好的心脏功能,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刚开始慢跑可少跑一些,或隔一天跑一次,运动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长度,每天宜跑3000~4000米。

慢跑时,动作要自然放松,呼吸应深长而有节奏,不要憋气。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匀的速度,以主观上不觉得难受、不喘粗气、不面红耳赤,能边跑边说话的轻松气氛为宜。

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缓和,呼吸自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太极拳的动作稳定,姿势放松,运动量适中,可使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功能增强,血管松弛,肌肉放松,心脏负担减轻,从而促使血压下降。

打太极拳时要意念锻炼、呼吸锻炼和肢体活动三者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降压的效果。

钓鱼

垂钓能使人的神经和肌肉松弛。从垂钓姿势上说,垂钓者时而坐蹲,时而站立,时而走动,时而又振臂投竿,使人体内脏、筋骨及肢体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体质。

此外,垂钓之处,大多是有草木、水源的地方,或水库滩涂,湖边塘畔,或江岸河沿。此处空气清新,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大有裨益,有利于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

小动作 稳血压

1 伸展四肢

可通过四肢伸屈,使存留四肢过多的血液迅速回流心脏,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可防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还能增强四肢各关节的灵活性。

动作要领:两脚并立,双臂平伸,慢慢下蹲成全蹲,起立时两臂上提,举过头顶,反复做5~10次。

2 按摩脚心

因脚心有涌泉穴,被称之为“第二心脏”。按摩脚心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活经络,舒体强身、疏通经络等功效。

动作要领,用左手握住左脚脚趾,然后用右手掌按摩脚心,按摩5分钟左右,换右脚。

3 按摩肚脐

因肚脐上下有神阙、关元、气海、丹田、中脘等穴位,轻摩有降压和辅助治疗中风的作用。

动作要领:用双手掌心交替轻摩肚脐。

4 拍打胸部

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开立,上肢右转,同时带动两臂弯肘,右掌心在心前区拍打,左手背在后心区拍打,拍打10~15次。

5 按摩头面

动作要领:两手擦热,擦面数次,然后自额前两侧颞部向后至枕部,再沿颈部向下分按两肩转至额前,再向下按摩至胸部,反复按摩20次左右。

6 甩手

动作要领:双脚分开同肩宽,两臂自然垂直,小腹收缩,颈部放松,脚趾用力抓地,起手前甩,虚,不用劲,高度约与身体成30度,同时数数。后甩要实,然后靠惯性自然摆回。重复甩手动作,每次不超过30分钟。

7 捶背

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开立,两手半握拳由下向上,同时捶击腰背部,手法轻柔,不可用力过大,两拳再由上到下捶击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