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史学精粹 第2辑 中国古代史卷》简介
《浙大史学精粹 第2辑 中国古代史卷》这本书是由.刘进宝主编创作的,《浙大史学精粹 第2辑 中国古代史卷》共有178章节
1
目录
目 录 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试论宇宙观对于上古史研究的重要性 一、绝地天通与文明发生 二、宇宙观的变迁与巫统、血统的分合 三、宇宙观的变迁与早期中国学术 四、...
2
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试论宇宙观对于上古史研究的重要性
陶 磊 陶 磊 陶磊,男,1972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出版《<淮南子·天文...
3
一、绝地天通与文明发生
中国文明之于西方文明,其特异之处在于政治在文明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政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文明的特质与方向。中国政治的发生,笔者以为是从绝地天通开始,而文...
4
二、宇宙观的变迁与巫统、血统的分合
宇宙观的变迁,除了对早期政治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对于古代宗教的变迁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古代萨满主义特质的宗教中巫统与血统两系的分合上。[7] 古...
5
三、宇宙观的变迁与早期中国学术
中国学术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密切关系,钱穆先生晚年论中国学术,认为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天人合一。大陆学者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天人合一是宇宙观问题,中国学术中贯彻了这种...
6
四、宇宙观与华夷之辨
讨论古代宇宙观对于完整地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于华夷文化的认识上。有一点必须指出,这里谈的不是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的问题,而是华夏的以天地相分为...
7
论著目录
...
8
一、著作
1.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2.陶磊:《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
9
二、论文
1.陶磊:《试论西周的公族土地所有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四辑(1997年)。 2.陶磊:《试论春秋列国的土地所有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
10
从政区建置看曹操的经国方略
陈健梅 陈健梅 陈健梅,1970年生,江苏盐城人。2004年获得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
11
一、天下粗安的权宜之置
从初平元年(190)曹操随山东诸将起兵征讨董卓,到建安元年(196)迎立汉献帝都许,曹操已据有兖、豫两州,流亡的汉献帝被“妥善”安置后,动荡的天下在汉天子的名号...
12
(一)兖、豫两州所置权宜政区
兖、豫两州是曹操进图天下的根基,还在中原板荡、形势未朗的情况下,荀彧便认识到这一地域于曹操基业的重要性,并促成曹操立足两州的诸多战略行为。如兴平元年(194)陶...
13
(二)青、徐两州所置权宜政区
青、徐两州背山面海,地形复杂,为山贼海寇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东汉末,青州成为黄巾渊薮。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界,杀刺史刘岱等,曹操领兖...
14
(三)关中、河西所置权宜政区
关中、河西两个地区分属东汉司隶校尉和凉州刺史部,建安初,各自表现出政区建置的显著特色。 关中遭汉末荒乱,大批移民徙往荆州。[43]建安初,“三辅开通”[44],...
15
二、破汉立曹的地缘格局
鉴于人臣的名分和炙手可热的权势,曹操终难脱“汉贼”[60]的骂名。作为权臣的曹操,是乃心王室的忠臣?抑或是觊觎神器的汉贼?王夫之认为:“其始起也,未尝有窥窃神器...
16
(一)瓦解东汉政权地域基础
曹操对东汉政权地域基础进行了自都城至京畿、王国的全面拆解。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统一北方后,随即开始大规模废除青、徐、扬、冀四州的东汉王国,包括齐、北海、...
17
(二)营建曹氏集团政治中心
曹操起家于兖州,挟天子于豫州,建王国于冀州。冀州成为曹操最后选定的曹氏集团政治中心。 早在建安九年(204)曹操平冀州、领冀州牧时就有人建言:“宜复古置九州,则...
18
三、鼎立格局中的体国经野
曹操完成破汉立曹的地缘政治格局后,在“尺土一民,皆非汉有”的局面下,面对桓阶等人的劝进,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91]曹操不急于谋篡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是...
19
(一)移民虚地与内徙边郡
东汉末年,中原人口耗损严重,[93]残存的人口在持续不断的战争中继续流失,因此,掠夺人口与攻城略地在战争中几乎同样重要。曹操在与刘备、孙权交战的边境地带以及与匈...
20
(二)划小郡境与重新整合
对于新征服的领土,曹操试图通过划小郡境加强控制,而对邻近边境的腹地政区则按照地形和防御需要进行战略整合。前者的具体实施是平定荆州时襄阳郡、临江郡和南乡郡的析置,...
21
四、结 论
曹操纵横驰骋的二十余年,正是风云变幻的动乱时代,其经国方略在空间的展开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上述三个阶段的政区建置特征来分析曹操的经国方略,可以更清楚地认识...
22
论著目录
...
23
一、著作
1.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
24
二、论文
1.陈健梅:《从汉中东三郡的政区建置看魏国战略目标的调整与实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4期。 2.陈健梅:《从政区建置看吴国在长江沿线的攻...
25
从“众”到“寺”:隋唐长安佛教中心的成立
孙英刚 孙英刚 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硕士、博士),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
26
一、隋文帝在大兴城立“五众”、“二十五众”的谜团
关于隋文帝建立二十五众和五众的核心材料,来自道宣《续高僧传》一段关于昙崇的记载,也正是这条记载,引发了许多佛教史研究者的激烈争议: 释法应,姓王氏,东越会稽人。...
27
二、从“延众”到延兴寺:蒲州昙延系僧团与隋唐长安城
在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召六大德赴京师之前,大兴城最主要的佛教势力,第一当属国师昙延(516—588年)的僧团。昙延僧团显著的两个特点:第一,带有河东尤其是蒲...
28
三、敦煌慧远系僧团与净影寺
开皇七年(587)六大德之一的敦煌慧远(523—592)实为隋唐长安城佛教势力结构布局中的最大受益者,而其弟子中,据现有资料判断,出任众主者最多。这种情况也合乎...
29
四、其余关东五大德僧团在大兴城的展开
关东六大德进入大兴城,对这座新建都市的佛教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一节我们重点论述了净影寺慧远僧团的情形,本节我们梳理其他五大德僧团到达长安后展开的情形,以及这...
30
五、召大德建众与分舍利建塔:中央和地方的互动
通过上述的主要僧团的梳理,我们可以对所谓的“众”有更清晰的认识。下面笔者尝试做一些归纳总结,梳理出建立诸众的历史脉络和意义。 第一,“五众”和“二十五众”是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