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参谋考略

唐五代参谋考略

冯培红

冯培红

冯培红,1973年生,浙江长兴人。1997年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16年起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从事敦煌学、隋唐史、西北史研究,出版专著《敦煌的归义军时代》、《敦煌学与五凉史论稿》等3部,在《历史研究》、《敦煌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参谋作为军队系统中的文职官员,始见于唐,直到今日仍然存在。“参谋”一词由来甚早,最初用作动词,为参议谋划之意;到唐代使职兴起以后,使主延聘的幕府僚佐中就有参谋,遂成为一个职官名词。昔读两《唐书》,常见行军、镇军幕府中的参谋,其职掌为“关豫军中机密”[1],严耕望、孙继民、石云涛对此皆有考论[2]。后阅敦煌文献,见到归义军幕府中有许多参谋,从事历日编撰,通晓阴阳五行、天文术数、占卜丧葬等知识,遂联想到五代后晋有天文参谋赵延乂、杜升、杜崇龟等人校核历法,两者时代相近,颇有相通之处。然而,参谋的职掌何以从参议军机到编撰历日等事,颇不可解,最后读到盛唐张说在《举陈寡尤等表》中说幽州节度参谋刘待授“精通术数”[3],特别是唐末李涪所撰《刊误》卷下专列“参谋”一节,才终于豁然通解:

秦汉之职,在宾幕中筹画戎机,非多学深识者,莫居是选。自乱离已后,每居藩翰,必以阴阳技术者处之,仍居将校之末,宜重而轻,诚可惜也。设有文人仗节统戎,举辟名士,宜于管记、支使之间,以正其名,不亦善乎?[4]

此处说参谋为秦、汉之职,当不确切,但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参谋在幕府中筹划军机,必须以多学深识者来担任,则所言甚的,于此亦见参谋地位之高。安史乱后,参谋仍然参议军机,有的还奉命出使;到唐末五代,藩镇幕府中的参谋则必以阴阳技术者处之,而且位居将校之末,成为最不受重视的文职僚佐。由此可见,参谋的职掌与地位在唐五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动,甚至几度被提议废罢,使之成为幕府僚佐中变化最剧、极为特殊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