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伊斯兰教与佛、道之关系初探:以回回诗人与僧道之关系为例
马 娟

马 娟
马娟,1972年生,回族,内蒙古阿拉善人。2003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任教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调入浙江大学历史系工作。任中国元史研究会理事。从事蒙元史、中国伊斯兰文化史研究。在《世界宗教研究》、《元史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又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阶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依存,又时有冲突,如佛教与道教之争、基督教与佛道之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争。那么,作为外来文化之一的伊斯兰教与早已本土化的佛教、本土道教之间是否有交流关系?其关系如何?传世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史料的缺载,学界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探讨,从而使伊斯兰教与佛教、道教的关系处于一种模糊状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探讨它们之间关系的道路就此中断?在此,笔者以元代回回诗人与僧人、道士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试图探明伊斯兰教与佛教、道教有无关联,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笔者不揣浅陋,以此抛砖引玉,希望学界进一步关注探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