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鼎立格局中的体国经野
曹操完成破汉立曹的地缘政治格局后,在“尺土一民,皆非汉有”的局面下,面对桓阶等人的劝进,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91]曹操不急于谋篡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是天下未定。[92]刘备定蜀后,鼎立格局已明朗,三方或许都意识到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开始了长期对峙的边境建设。由于孙、刘以联盟为主,双方均将曹操视作主要敌人,加之北方领土阔大,防线过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曹操的边境防御压力没有因为“王者之师”的堂堂正名和北方政权的相对强大而减轻。相反,曹操在与孙、刘的边境冲突中常常处于被动态势,其于边境地区的政区建置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一态势,表现为移民虚地与内徙边郡、重新整合与划小郡境等特征。
这一阶段的政区建置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如与孙吴对峙的江北边境,与蜀汉对峙的关陇、汉中地区,与北方鲜卑、匈奴接壤的并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