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个案和北方运河城市类型
2025年09月10日
(三)济宁个案和北方运河城市类型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城及其主要前身任城在明代之前大都作为县一级的行政管理处所,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直到明清时期,济宁才成为经济发达的都市,其政治、文化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尽管它多数时期是作为兖州府下的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本文所探讨的明清时期的济宁城市化和城市形态将集中在经济和人口领域,有关其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则另文研究。
济宁在明中期的崛起是北方运河地区商品化和城市化的一个缩影。明朝把大运河作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改变了运河流域既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而改变了包括济宁在内的北方运河地带的地方经济结构和市场取向,从而导致城市化过程,不仅促使既有城市、城镇的扩张和转型,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市镇。
济宁及其他北方运河城市这种特殊的外在“植入型”的城市化之路规范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些城市不仅在各自的城区和郊区,而且作为区域中心,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获得了重要性,所以本文所探讨的济宁应该被置于地方城乡连续体里;同时,济宁还应被置于一个通向其他城市中心的更为宽广的网络里——因其在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大运河上的居中位置,济宁在山东西部和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本文将济宁放在地区和全国的网络中去评估其经济功能和地位,同时也在与其他北方城市的比较视野里去审视运河流域城市化和城市形态的共性、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