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两州所置权宜政区

(二)青、徐两州所置权宜政区

青、徐两州背山面海,地形复杂,为山贼海寇的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东汉末,青州成为黄巾渊薮。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界,杀刺史刘岱等,曹操领兖州牧,进兵击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收起精锐者,号为青州兵。[25]继黄巾余波,海贼屯帅并起,直至建安十一年(206),曹操还亲征“海贼管承”,管承却顺利逃入海岛。[26]徐州则先后为各种反曹势力所据,曹操在历次征伐中,“所过多所残戮”[27],荀彧甚至告诫曹操,徐州子弟因念父兄之耻,曹操即便占据徐州,“尚不能有也”[28]。平定青、徐后,曹操在这两州的统治基础相对薄弱。因为地方豪强在青、徐两州腹地的活动连为一片,曹操于平定之初的郡级政区建置也因这些豪强的活动范围权宜而定,往往打破原来的州界,如城阳郡[29]和东莞郡[30]

建安三年(198),曹操讨平吕布后,获臧霸等徐土豪民,“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瑯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31]。三郡之外,还有同时而置的东莞郡。[32]从曹操委任的守、相来看,[33]四郡之置是为了妥善处置臧霸手下的屯帅,胡三省谓“此盖因诸屯帅所居,而分为郡也”[34],此言得之。其中,昌虑郡废于建安十一年(206)[35];利城郡废于文帝时[36];城阳、东莞两郡则终魏未废。

青州东莱郡三面濒海,建安三年(198)前后,曹操析置长广郡,以何夔为太守,“郡滨山海,黄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袁谭就加以官位”[37]。长广郡为曹操与袁谭势力交界之处,时东莱郡北境当为袁谭所控制,另外,“海贼”管承在长广县聚众为寇,曹操置郡当有上述两方面的考虑。[38]因长广郡建置形势的特殊性,曹操颁布新制度下州郡时,何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以绳法”,“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39]郡领六县,何夔所理民乱涉及长广、牟平、东牟、昌阳四县,吴增仅补入不其、挺两县,[40]当是。建安十年(205),曹操灭袁谭,平定青州,[41]同年,李典破管承于长广,[42]疑长广郡即于此时废入东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