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文

二、论文

1.卢向前:《伯希和三七一四号背面传马坊文书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卢向前:《马社研究——伯三八九九号背面马社文书介绍》,《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3.卢向前:《牒式及其处理程式的探讨——唐公式文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三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4.卢向前:《唐代前期和籴政策与政局之关系》,《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5.卢向前:《唐代胡化婚姻关系试论——兼论突厥世系》,《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6.卢向前:《唐代西州合户之授田额》,《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卢向前:《武则天“畏猫说”与隋室“猫鬼之狱”》,《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

【注释】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十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293—6294页。

[2]《资治通鉴》卷27“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五月”条,第889—890页。

[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79页。

[4](后晋)刘昫:《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5页。

[5](宋)欧阳修:《新唐书》卷4《则天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81页。

[6]武则天二进宫时间,崔曙庭《武则天是何时入高宗宫的》一文认为在永徽元年(650)、二年(651)间,文载《汉中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第22—25页。其文虽或有错讹,但于武则天二次进宫的时间大致可信。

[7]《资治通鉴》卷199“永徽五年(654)三月”条,第6284页。

[8](宋)王溥:《唐会要》卷3《皇后》,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23页。

[9]《旧唐书》卷51《高宗废后王氏传》,第2170页。

[10](宋)程大昌:《考古编》卷7《立武后》,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第852册,第41—42页。

[11]《旧唐书》卷80《褚遂良传》,第2737—2738页。

[12]唐高宗生于贞观二年(628)无歧义,而武则天之生年则据其卒年倒推为武德七年(624)左右。《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条云:《考异》曰:“《旧则天本纪》崩时年八十三,《唐历》、焦璐《唐朝年代记》、《统纪》、马总《唐年小录》、《圣运图》、《会要》皆云八十一,《唐录》、《政要》,贞观十三年(639)入宫。据武氏入宫年十四,今从吴兢《则天实录》为八十二,故置此年。”(第6135页)

[13]《旧唐书》卷74《刘洎传》,第2612页。

[14]《资治通鉴》卷198“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十二月”条,第6233—6234页。

[15]王元军认为司马光及苏轼都应读到过孙氏之文。王文《刘洎之死真相考索》载《人文杂志》1992年第5期,第87—90页。

[16](宋)孙甫:《唐史论断》卷上“刘洎赐死”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8册,第656页。

[17](宋)苏轼:《苏东坡全集》卷93《书唐氏六家书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08册,第502页。

[18]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31页。

[19]吴宗国等:《汪籛隋唐史论稿·唐太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12页。

[20]王元军:《刘洎之死真相考索》,《人文杂志》1992年第5期,第87—90页。

[21]《旧唐书》卷60《史臣曰》,第2357页。

[22]《旧唐书》卷4《高宗纪》,第71页。

[23]《旧唐书》卷60《江夏王道宗传》,第2356页。

[24]褚遂良和刘洎之间,也并非全如论者所言,没有私家之恩怨,比如《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六年(642)四月”条称:“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第6175页)刘洎当着太宗之面,含沙射影,褚遂良岂不耿耿于怀?

[25]《资治通鉴》卷198“贞观十九年(645)十二月庚申”条:“下诏称:‘洎与人窃议,窥窬万一,谋执朝衡,自处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赐自尽。’”(第6233页)

[26]《资治通鉴》置是事于卷199“贞观二十二年(648)六月太宗殺李君羡”条下,但司马光用的是回溯之笔法。(第6259页)

[27]《旧唐书》卷79《李淳风传》,第2718—2719页。

[28]《旧唐书》卷74《刘洎传》,第2612页。

[29]《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643)闰六月”条,第6202页。

[30]《资治通鉴》卷198“贞观十九年(645)十一月十二月”条,第6231—6232页。

[31](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卷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33册,第12页。

[32](唐)滑寿:《难经本义》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33册,第481页。

[33]《资治通鉴》卷198“贞观十九年(645)十一月十二月”,第6231—6233页。

[34]《旧唐书》卷81《乐彦玮传》,第2758页。

[35]《资治通鉴》卷200“高宗显庆元年(656)”条,第6300—6301页。王元军前引文关于乐彦玮语,理解有误。

[36]《旧唐书》卷74《刘洎传》,第2612页。

[37]《新唐书》卷99《刘洎传》,第1399页。

[38](汉)司马迁:《史记》卷9《吕后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395页。

[39](唐)魏征:《隋书》卷36《后妃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111页。

[40](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18《帝王部帝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200页。兵符及玉玺由宫女掌管而不委官人之记载甚可注意,且待日后辨析。

[41]《金明馆丛稿初编·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第279页。

[42](宋)朱熹撰,黎靖德编,王星点校:《朱子语类》卷136“历代三”,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3245页。

[4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83页。

[44]《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条,第6249页。

[45]《资治通鉴》卷191“武德九年(626)六月己未”条,第6009页。己未日为六月日,是日为玄武门之变前一日。世民、建成、元吉兄弟互相攻讦,自是情理中事,但世民所言当为事实。《旧唐书》卷64《高祖二十二子传》有“(建成)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徳妃皆与之淫乱。”(第2416页)

[46]《隋书》卷36《后妃传》,第1110页。

[47](唐)李林甫:《唐六典》卷12“内官宫官内侍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48页。其中“才人七人正四品”条称:“才人掌序燕寝,理丝枲,以献岁功焉。”

[48]《新唐书》卷105《褚遂良传》,第4028—4029页。

[49]《唐会要》卷52“识量”条(第905页)、《资治通鉴》卷199“唐高宗永徽六年(655)”条(第6290页)、《册府元龟》卷327“谏诤”条记载无不如此。

[50]在这一点上,隋、唐两朝王室,比起后周来,汉化得更多一些。北周宣帝宇文赟即尝立五皇后,其事虽可认作是托古改制,但显然亦与其胡化婚姻不无关系。事见《资治通鉴》卷174“陈宣帝太建十二年(580)三月”条。(第5406页)

[51]《金明馆丛稿初编·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第279页。

[52]《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236页。

[53]《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六年(642)八月”条,第6177页。

[54]《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643)四月”条,第6196—6197页。

[55]《资治通鉴》卷197“贞观十七年(643)四月”条,第6197页。

[56]《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247页。

[57]《旧唐书》卷65《长孙无忌传》,第24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