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地区的城市化:济宁城周围市镇的勃兴
在大济宁地区,大运河及其辅助性水网的贸易将济宁与周围地区联结起来,并使后者成为它的腹地。这个从明初一直在扩大的地区逐步地发展出了一个充分的市场层级体系。在这个区域市场体系内,一系列沿着南北运道以及相关水路的市镇成了济宁功能意义上的卫星城。这似乎表现出一个“中心地”配置的构架。
“城西南,滨运河”的安居镇距济宁州城9公里。[84]从明中期到清末,因为“处地扼要,为车船更易之所”,安居镇成为一个盐运区域分发中心,“安居盐园惟行销济南及南运各地方始得卸入”。[85]运销地区包括山东西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镇上其他的重要行业,如粮仓、市场和各式杂货店铺、手工作坊都依赖于运河,或者由运河供给并服务于运河运输。在盛清时代,镇上的几个钱庄发行钱票或银票,流通到外地。安居还是一个文化、教育和城市消费中心,人口繁盛,被称为“小济宁”。明天启五年(1625),有4位安居居民考中进士。[86]
长沟是济宁以北22千米的大镇。其兴隆的商业和娱乐业使其获得了“二济宁”的民间称誉。[87]“州南六十里”运河畔上的鲁桥镇同样“居民稠密,商贾萃集”。[88]其他著名的市镇包括鱼台县的谷亭镇和汶上县的南旺镇,还有为数众多的小镇,有的称为“店”或“店镇”。[89]
这些大大小小的市镇很多从运河上闸口发展而来,即便不靠近运河,也受到运河为中轴的贸易机制的牵引。市镇里的工商经营与作为区域中心的州城的经济体系紧密相连而呈现出相似性。在这些市镇里,居民稠密,且流动人口比重大,手工业经济的地方色彩显著,商业设施齐备,娱乐业发达,饭店、酒肆、商铺、烟馆、赌场一应俱全。通俗文艺也活泼多样,顾客、赞助人中不少是行商。[90]他们以在济宁的会馆为总部,定期往来于济宁和周边市镇之间,还购置住所。这些环绕着济宁的市镇确认了济宁的中心性,并支持着济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的统御地位。它们介于济宁与区域内农村之间,直接将它们自己及其各自范围的农村经济和生活纳入区域市场层级系统,刺激了商品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