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试论宇宙观对于上古史研究的重要性
2025年09月10日
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试论宇宙观对于上古史研究的重要性
陶 磊
陶 磊
陶磊,男,1972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出版《<淮南子·天文>研究》等著作7部,发表《晋侯苏钟与月相四分法》等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早期中国研究新范式、古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神秘主义与神秘文化研究。
上古史研究,以其资料之零碎,向来被视为艰难,以目前的研究状况论,其对于考古学有高度依赖,饶宗颐先生谓上古研究已进入考古学年代,洵为的论。考古学为重建上古史提供了很多传统典籍之外的考古材料,基于此,李学勤先生提出了重估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重要学术主张,不过,从清晰认识历史的需求的角度看,能够揭示上古文明演进的脉络的成果依然有限。[1]笔者近年关注早期宇宙论的变迁与上古文明演进之关系,提出了若干观点,窃以为有助于从宏观上认识上古历史,认识中国文明与文化性格的形成。现试为梳理,不妥之处,请学界指正。
在文明的早期阶段,限于先民的知性能力,宗教、政治与宇宙观的联系,表现得比后世要紧密,欲改变不同社会势力的相对地位,发展以民事为中心的政治,需要改变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对人神关系的认识,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认知习惯与行为习惯。这意味着,透过古代宇宙观的变迁,可以观察不同阶段的政治宗教状况。古代宇宙观的从天地相分到天人合一的变迁,对于理解古代文明演进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现象有很大帮助,其对于上古史研究有一定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