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余 论
所谓“五众”、“二十五众”是隋文帝时代短暂存在于长安的两种佛教组织。一方面,它们是隋文帝迁都大兴城、在新都重构佛教小区的努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是对开皇时期佛教势力结构的确认和反映。其对于理解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佛教、长安佛教寺院体系的成形、隋唐之际佛教权力结构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众是寺院系统构建完成的重要步骤,是隋、唐长安城寺院体系成型之前的一种过渡形态。开皇时期的这一举措,构成了长安城寺院结构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僧众不断分散组合,长安城的佛教寺院兴衰起落。在这些演化过程中,既有佛教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权力和世俗供养干预和引导的原因。在隋、唐长安这个中古都市里,佛教僧侣构成的神圣空间,不可能脱离世俗权力的渗透,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的彼此影响,构成了这座都市宗教和世俗日常生活乃至精神层面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