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据《龙华张氏宗谱》记载,龙华张氏世居上海,已历27世。明代崇祯末年十四世祖张元鼎(字君调),弃仕从医,开创张氏医学先河。之后,张氏子孙绳其祖武,以医为业,代有传人,迄今已有370余年的行医历史。张氏内科素以擅治伤寒热病饮誉沪地及江南一带,同时善治内科各类杂病。在将近400年的行医历程中,族中业医者共计数十人之众,在旧上海城里、城外以及租界地区均设有诊所,影响甚大。纵观张氏内科发展历程,其经历了奠基、成熟、鼎盛、进一步转型发展等阶段,造就了众多名医,族中先后有7代11人因德艺双馨,业绩载入《上海邑志·艺术门》,尤其以近代有“江南第一名医”之称的张骧云、当代“国医大师”张镜人、原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张伯讷等为佼佼者。

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张氏传人在学术上既注重继承传统,又重视创新发展,不断吸纳各家之长,立足临床,讲究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张氏独特的学术特色和诊疗经验,成为海派中医著名的内科流派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传染病广泛流行,对百姓生命威胁很大,当时抗生素尚未普及,张氏历代传人充分发挥中医学优势,树立熔伤寒与温病学说于一炉的观点,创立了独到的“祛邪为先、透邪为治”的理念,研制救苦玉雪丹,每获佳效,救活热病重症患者无数,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疾病谱发生改变,张氏传人与时俱进,注重脾胃学说,重视脾肾先天、后天之本,对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老年病、风湿免疫病、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均有建树。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张氏历代家传形式的传承模式受到了冲击,替而代之以学院教学和研究生、师带徒形式的传承,张氏内科敞开胸怀,接纳、带教了大批外姓门人,第十三代、十四代的传承梯队逐渐壮大,张氏内科后继有人。

2012年“上海市振兴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张氏内科有幸进入海派中医流派基地建设项目。我们系统地梳理、总结了流派传承发展的人脉、医脉,整理了主要传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典型医案,以及流派记事、媒体报道、主要论著和流派发展现状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进一步筛选,集结成册,命名为《海派中医张氏内科》。全书内容涵盖张氏内科主要学术思想、优势病种的诊疗和特色用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张氏内科历史传承、发展及流派影响,中篇介绍主要传承人的学术特色、临床经验、用药特色和验方、流派优势病种,下篇为流派发展现状等内容。本书的出版是张氏内科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展示,也是上海市中医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海派中医流派研究基地建设”“张氏内科流派诊疗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果之一。

本书的编纂出版得到了张镜人工作室、张氏内科流派基地、张氏内科流派诊疗中心、上海历史博物馆及张氏内科传人等多方面人员的大力支持。全书以近期出版的《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张镜人》《张氏内科集验·热病经验选集》《张氏内科集验·杂病经验选集》《张元鼎流派研究》等诸多书籍或文献为基础,又进一步充实了部分张氏族人以及门人、弟子们提供的历年代表性著作和文献资料,经过讨论并遴选汇编而成,在此对所有给予本书提供资料和帮助的人员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张氏内科历史悠久,族人众多,散居各方,涉及面广,很多历史资料残缺不全,且时间仓促,在整理与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纰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张氏后辈与门人愿为弘扬海派中医特色,传承张氏内科学术经验不懈努力,使中医药瑰宝世代相承,发扬光大。

张存钧 王松坡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