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医科学研究

四、重视中医科学研究

张伯讷孜孜不倦于中医内科、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大量的中医临床实验研究,七八十年代指导研究生从事脉象客观化、中医辨证客观化及计算机模拟辨证研究、中医古典文献整理研究,90年代初支持中医基础重点学科实验研究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并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科成为全国的领先学科。他指导学生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对二仙汤及其拆方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讨便是一例。从二仙汤的组成来看,存在着温肾益精养血和滋阴泻火,阴阳两类药物的配伍和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历代医家对滋阴泻火药知母、黄柏褒贬不一。《本草经》等把黄柏列入养生延年的上品,早期人们均认为知母有补益肾水,黄柏有补肾气、壮骨髓、益真阴和泻相火等作用。但是,明清不少医家却强调知、柏“苦寒降火,有碍中洲之土化”“未能救肾家真水,而反熄肾家真火”,竭力反对以此苦寒之物克伐阳气,甚至认为用知、柏治疗虚劳之人“未见其利,徒见其害”。而在临床实践中,有此配伍的二仙汤却疗效甚佳。更何况,当前中医养生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延缓衰老中药、方剂的筛选各家看法不一,养阴、温阳各执一词,争论纷起。为揭示二仙汤疗效机制和配伍原理,以及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张伯讷指导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以科研方法给予观察、印证。首先从对实验动物饮水量、食量、体重变化来看,知、柏未见有苦寒败胃的副作用,对老年大鼠亦同样。人们已发现,男性血浆睾酮(T)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雌二醇(E2)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女性血浆E2随年龄增加而下降,T随年龄增高不明显。实验研究表明,用二仙汤及其拆方(将该方分为温肾益精药与泻相火药2个亚方)均能使老年雄性小鼠血浆E2降低,T升高,E2/T比值降低;使老年雌性小鼠E2升高,T升高,纠正了小鼠性激素的老年性变化,并改善子宫、卵巢的老年性改变,卵巢内成熟卵泡和黄体数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用药后能部分纠正大鼠血浆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老年性改变,改善老年大鼠子宫、前列腺胞浆性激素受体核向迁延率,延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级组织的老年性退化。更引起注意的是,经过实验,发现知母、黄柏的部分疗效比温肾益精药好,单用知母、黄柏,老年动物血浆过氧化脂质降低更显著等。可见,二仙汤的配伍具有阴阳互根,相反相成的深奥机理。该研究结果获得了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后还开展了一系列二仙汤及其拆方对GnRH、SOD、CAT,内源性阿片肽等基因的转录、表达的调控作用。这些结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而且也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