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妇科疾病
案1 月经不调(月经先后无定期)
刘某,女,24岁,未婚,工人,1975年11月4日初诊。
初诊 近半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腰酸耳鸣,少腹胀痛且有下坠感,纳呆,末次月经10月28日,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
紫石英12g,仙灵脾12g,肉苁蓉9g,胡芦巴9g,蛇床子9g,川断9g,牛膝9g,陈阿胶12g(烊冲),女贞子9g,当归15g,党参15g,川朴1.5g,大枣10个,14剂。
二诊 1975年11月20日。夜睡欠安,胃纳增加,腰酸耳鸣减轻,苔脉同前。
上方有效,去蛇床子、川朴,加黄芪9g,白术9g,14剂。
三诊 1975年12月6日。月经于11月26日来潮,量增多色鲜红,7日后净,经前稍感小腹疼痛,苔薄,脉细。治宜补肝肾,调气血。
熟地黄15g,白芍9g,当归15g,川芎6g,党参12g,炒白术9g,清炙芪9g,女贞子9g,川断9g,仙灵脾9g,炙草3g,大枣10个,14剂。
【按】 本例月经先后无定期,由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投以补肝肾,调冲任之剂,药中病机,经期规则,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案2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杨某,女,34岁,工人,1975年11月10日初诊。
初诊 先崩后漏,赤白带齐下,病起至今已5年余,神疲食少,头晕不寐,近来双下肢稍肿,午后尤甚,小便不多。末次月经10月20日,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拟温脾益气,利湿消肿。
熟附块12g(先),川桂枝9g,党参9g,淮山药12g,黄芪皮9g,淡姜皮9g,泽泻12g,车前子30g(包),陈葫芦9g,大枣10个,7剂。
二诊 1975年11月16日。药后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安纳香,月经将临,小腹不适,腰酸,苔薄,脉来弦细沉。治拟固经止崩。
党参12g,白术9g,炙升麻6g,大熟地15g,菟丝子仁9g,益母草15g,陈棕炭4.5g,地榆炭9g,大枣10个,14剂。
三诊 1975年12月2日。本次月经11月24日来潮,量较前减,色淡,经行7日而净,目前感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苔薄白,脉来弦细。拟调肝脾,养气血,善其后。
全当归15g,白芍9g,大熟地15g,制香附6g,炒桑枝6g,炒黄芩6g,川桂枝9g,佛手花6g,焦谷、麦芽各9g,大枣10个,14剂。
药后随访半年月经正常,未复发。
【按】 本例崩漏由于产后受精神刺激,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之源受损,累及冲、任二脉亦虚,不能约束经血,先则经血忽然暴下,如山之崩,继而淋漓不断,如器之漏。从整体出发,先予温脾益气,利湿消肿,当即经临之时,为防血崩,予以固经止崩之剂,待经净后投以调肝脾,益气血之剂以善其后。整个治疗分清先后,有所侧重,抓住关键,疗效显著。
案3 痛经
俞某,女,19岁,工人,1975年11月8日会诊。
初诊 室女,经行量少有块,少腹胀痛,胸部作胀,头晕乏力,苔薄,脉弦细。女子以肝为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末次月经10月12日,即将临经,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治冲任。
全当归15g,白芍9g,黄精12g,制香附6g,苏梗9g,泽兰9g,益母草15g,棱、莪术各6g,仙灵脾12g,7剂。
二诊 1975年11月15日。药后第5日月经来潮,经色紫暗有血块,胸部作胀与少腹隐痛均减轻,苔薄,脉弦细。治拟养血调经,理气止痛。
川桂枝9g,苏梗9g,荆芥9g(炒黑),制香附6g,白芍9g,全当归15g,熟地黄15g,川芎6g,仙灵脾15g,黄精12g,炒黄芩6g,清炙草3g,大枣10个,7剂。
三诊 1975年11月22日。经净,头晕,乏力,胃纳尚可,苔薄,脉细。治拟调补气血。
熟地黄12g,全当归9g,白芍9g,川芎6g,沙参12g,炒白术9g,淮山药9g,脱力草15g,清炙草3g,大枣10个,14剂。
药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室女痛经多因月经初潮精神紧张而起,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行受阻,滞于胞宫,不通则痛。治疗上在即将临经之时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治冲任之剂;经水已来予以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法;经净后则调补气血,以善其后,巩固疗效。虽为气滞血瘀,但女子以肝为本,不宜久用克伐之剂,故临经则疏气活血,经行则调经理气,经后则调补气血,一一环扣,不可稍一疏忽。
案4 带下病(慢性宫颈炎)
张某,女,31岁,已婚,工人。
初诊 1975年11月21日。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清如稀水,腰膝酸软,苔薄质淡,脉来细滑,妇科检查提示慢性宫颈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未奏效,特邀会诊。证属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治宜调治冲任,化湿止带。
大熟地12g,白芍9g,全当归15g,女贞子9g,地榆9g,脱力草15g,椿根皮9g,清炙草3g,愈带丸9g(吞),7剂。
二诊 1975年11月28日。服药后带下量减少,即将临经,苔薄,脉细弦。拟调治冲任,理气活血。
仙灵脾9g,巴戟肉9g,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9g,女贞子9g,苏梗9g,清炙草9g,大枣10个,7剂。
三诊 1975年12月8日。月经12月2日来潮,量尚可,色淡红,5日而净,苔薄,脉细。仍守前意出入,以资巩固。
仙灵睥9g,巴戟肉9g,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9g,女贞子9g,脱力草30g,益母草15g,炙升麻9g,清炙草6g,大枣10个,14剂。
药后诸症悉平。
【按】 本例产后素体虚弱,日久失治,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治宜调治冲任,化湿止带。月经前后酌加理气、活血、调经之品,经净后仍守前意出入,巩固疗效。治疗过程中始终侧重调治冲、任和带脉,佐以化湿之剂,扶正以达邪,补肾而止带。
案5 滑胎(习惯性流产)
刘某,女,27岁,军人。
初诊 1975年10月4日。婚后第3次滑胎,每次均在怀孕2个月余。本次小产后出血过多,面㿠神疲,头晕目花,耳鸣腰酸,心悸不寐,自汗纳呆,少腹作痛,内脏下垂,舌尖边红刺,苔薄,脉沉细数。产后血晕,冲任损伤,气血两虚,拟益气养血,温经止痛。
党参9g,黄芪9g,淮山药9g,炙升麻9g,枸杞子9g,当归9g,荆芥6g(炒黑),炮姜6g,乌梅炭3g,广郁金9g,清炙草3g,大枣10个,7剂。
二诊 1975年10月14日。药后少腹作痛止,胃纳略增,安睡汗止,头晕腰酸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而数。拟升提中气,调补肝肾,以固冲任。
党参12g,黄芪12g,白术9g,炙升麻9g,全当归15g,熟地黄15g,白芍9g,枸杞子9g,菟丝子9g,淮山药9g,陈皮3g,清炙草6g,大枣10个,14剂。
三诊 1976年4月20日。服上药后患者自觉有效,诸恙渐减,故又自服上方50余剂。面色红润,体重略增,诸恙全消。X线复查胃下垂已上升约2cm。现停经1个半月,小便妊娠试验阳性,主诉无特殊不适,苔薄白,脉滑数。有孕之象,拟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党参12g,黄芪12g,白术9g,炙升麻9g,熟地黄15g,白芍9g,当归12g,阿胶9g(烊冲),菟丝子12g,杜仲9g,荆芥9g,乌梅炭3g,陈皮3g,清炙草3g,大枣10个,14剂。
服上药后反应良好,又自服上药30剂。未用任何西药,胎安无恙,足月顺产。
【按】 滑胎一证,多因冲任虚损,肾气不固,几经滑胎,气血更伤,肝肾尤亏,故成恶性循环,以致每胎必滑。不临洪作堤,迎风固本,本例先予益气养血,升提中气,调肝益肾,以固冲任,连投70余剂,待堤坚固,何惧暴风骤雨,故再一妊娠,投药巩固前功,得以母健胎安足月顺产,此经验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