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阶段(第十二代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诊所逐渐向联合诊所过渡,进入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氏后辈先后放弃私人开业,走出家门,分别进入公立医院、市卫生行政部门、中医院校以及部队等不同的工作岗位,继续为中医事业发奋努力。第十二代子嗣是张氏世家学医人数最多的一代,达19人,其中有3人为西医。传承的形式,改变了单一的私承、家传等模式,有的进入专门学校,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又经从师临诊,有的兼学各家之长,他们在传承本流派特色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在此阶段,张氏传人在继承整理张氏医学流派特色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张骧孙撰《湿温证与温热伏暑的鉴别和治疗》、张龙孙撰《怀念祖父张骧云》《湿温证治》、张镜人撰《暑温与湿温的鉴别和治疗》、张伯讷撰《论伤寒与温病的对立统一》、张存钧撰《论温病学说的通下法》《绵延三百六十余载的上海张氏医学简史》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总结了张氏热病诊治的心得、观点及高尚的医德,再次将实践经验从理论上不断升华,特别是1961年上海市中医学会和上海中医学院联合举办“近代中医学术流派报告会”,张镜人受族人之托,集思广益,全面系统地对张氏医学流派的特色和经验进行了总结,撰写了近2万字的《上海张氏医学经验介绍》《张骧云的医学成就》等论文,以“张氏医学”名义在中医界进行交流,从此张氏内科作为近代沪上中医流派之一载入史册,并入选后来的《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半个多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染病、热性病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病、肿瘤等病种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张氏后辈在继承的前提下求创新、求转型、求发展。如果说之前张氏内科一直是以伤寒热病为主线,那么从十二代之后,张氏内科适应疾病谱的变化,治疗病种范围拓展到内科各领域,甚至是妇、儿科。张氏诸家致力于内科病症的诊疗和研究,他们不仅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而且吸收西医学之长处,坚持走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创新之路,融医、教、研为一体,多方位的探讨张氏内科的内涵,做出了非凡的业绩。如第十二代传人,当代张氏内科杰出代表,“国医大师”张镜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创立了“调气活血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打破了胃黏膜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观点,其成果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甲级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又如张伯讷发明的二仙汤,补不足、损有余,协调阴阳水火,成为著名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良方,其系列研究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张氏后辈医家中有的被评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全国(上海)名中医、国医大师等,有的享受国务院津贴,有的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等,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诊治热病的丰富经验,而且对内科疾病的诊治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境界,拓展了更广阔的临床思路,使张氏内科学术内涵有了新的突破、新的飞跃。
改革开放给中医带来了春风,中医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几百年相传的张氏医学流派,也更加受到政府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起,张氏内科走出国门,使中医学和张氏内科的学术思想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张镜人曾先后10次东渡扶桑,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和讲学,且在日本发表多篇论文和中医专著,还经常应邀去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医疗活动;张伯讷、张存钧还于1980年、1982年先后以“上海中医讲师团”名义,被派往日本神奈川县进行中医讲学和带教。张存钧1988年应邀赴瑞士进行学术交流,并在苏黎世大学做了中医的专题演讲,颇受欢迎。张氏医学不仅走出家门,而且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时代变迁,受社会大环境等因素影响,张氏第十三代开始,家族中从医者人数锐减,第十三代只有4人选择医学行业。第十四代,仅有2人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从事中医工作。时代变化给予张氏医学挑战,更赋予了机遇,张氏医学与时俱进,逐渐打破家族传承藩篱,向族外业医者敞开了胸怀,他们先后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广收弟子,使中医学得到发展,使张氏医学流派得到继承和弘扬。通过中医学院(大学)新型的培养模式,结合跟师带徒、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等多渠道培养途径,培养出了众多学生、弟子、门人,他们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目前遍及上海市各大医院、大学及科研机构,还有一部分人活跃在兄弟省市和国外的中医药领域,他们不仅是中医事业的坚强支柱,而且是张氏学派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努力也一定会把张氏医学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张氏内科以“济世惠民”为宗旨,早在清代同治年间、民国年间的《上海县志》中先后载录了张氏历代医家的业绩,有张克振、张玉书、张晓云、张竹云、张蔚云、张骧云、张衡山等的事迹,其中相当篇幅都实录了他们施医给药的高尚医德。张氏医学之所以延久不衰,除医术高超之外,高尚的医德更是值得称道,他们亲近平民百姓,诊金低廉,历经十几代,始终坚持治病扶贫的优良传统。第九代传人张骧云是近代张氏内科的杰出代表,他以“医以救人,非以营业,医无贫富,惟以实心求之”作为座右铭,以身作则,教育后辈,投身医业,名扬四方。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第十一代传人张骧孙在处方左上角还印着“按此方配××帖,药费由张家结算”字样,是传承张氏医学高尚医德的真实写照,也是张氏医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