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性疾病
案1 患者,男,16岁。
初诊 患病2日后来就诊。起初头痛呕吐,旋即高热寒战,1日后即有惊厥发生,惊厥后神志不清,不能言语,两目直视,或作雀视、歧视,角弓反张,手足拘挛。到今日惊厥发作更为频繁,二三小时1次,且有遗尿(以上主诉是其父所口述)。
腋下体温40.6℃,脉搏迟细,84次/分,瞳孔放大,两侧不等,光反应消失,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腹部凹陷,腹肌强直。克氏征及巴氏征等神经病理反射阳性,血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91%,淋巴细胞8%,单核细胞1%,脑脊液检查未做。
神犀丹1粒,分2次用开水吞服。鲜石菖蒲五钱,陈胆星二钱,煎服。
二诊 第2日复诊。发热已退,体温37.6℃,脉搏弦数,102次/分,神志清晰,形痉项强等现象均消失,腹饥思食,便闭。
防风通圣散五钱,鲜石菖蒲一钱,陈胆星五分,枳实一钱半,牛蒡子三钱,羌活一钱半,桔梗五分,荆芥一钱半,连服二剂。
三诊 第4日复诊。体温脉搏及全身情况均已恢复正常。
案2 患者,女,13岁,学生。
初诊 患病20余日就诊。疲乏,面目浮肿2周余,纳呆,并不在意,后至诊所治疗无效,在1周前忽发热头痛,渐渐加重。至前日起忽有呕吐,烦闷气促,至昨日神志昏迷,一夜惊厥8次,且有遗尿,量少。
腋下温度39℃,脉搏微细,100次/分,血压40/30mmHg,瞳孔缩小,无光反应,全身肌肉松弛,颈软,克氏征及巴氏征等神经病理反射阴性。血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83%,淋巴细胞11%,嗜酸性粒细胞5%,单核细胞1%,小便检查示蛋白(±),红血球(++),白血球(+),上皮细胞少许,颗粒管型(++),细胞管型及蜡样管型少许,糖(-)。
神犀丹一粒,分二次用开水吞服;鲜石菖蒲五钱,陈胆星二钱,煎服。
二诊 第2日来复诊。热退,口腔体温37.7℃,脉搏稍强而有力,100次/分,神志清晰能言语,惊厥抽搐等未发作,头疼呕吐已消失,但有头昏疲乏,面目仍浮肿。
防风通圣散五钱,厚朴一钱,陈胆星五分,鲜石菖蒲一钱,淡姜皮五分,赤茯苓四钱,姜黄芩一钱半,枳实一钱半,五加皮一钱半,大腹皮三钱。
三诊 第3日复诊。头昏已好,胃已思食,余症如前,体温37.7℃,脉搏96次/分。
焦白术一钱,山药三钱,桂木一钱,厚朴一钱,附片一钱,姜皮五分,泽泻一钱半,赤茯苓四钱,金匮肾气丸三钱。
四诊 第4日复诊。热退,胃口很好,一日食五六次,每次食粥一碗半,面目仍浮肿,小便内仍有少量颗粒管型及蜡样管型,白细胞已大减,红细胞及蛋白阴性。
黄芪二钱,党参三钱,白术一钱,山药三钱,猪、赤苓各四钱,桂木一钱半,厚朴一钱半,姜皮五分,木通二钱,金匮肾气丸五钱,连服三剂。
五诊 第7日复诊。肿已退,余无症状,随即予前方,加重剂量,连服三剂。
【按】 根据经验上述处方之所以有神效者,因除神犀丹之清心退热之外,又佐以大剂量之石菖蒲与胆星之故也,故一剂则病去大半也。再投以防风通圣散之通腑祛风之剂,再剂而病已愈矣。故本法非但适合上述病例,且对于不同类型之急性脑压增高昏迷状态者(慢性结核性者无效),或亦具有相当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