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
2025年08月10日
二、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肠主化物,维持了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临床上凡寒邪客于脾胃、郁热阻于胃肠、饮食不节、情志少畅、脾胃虚弱等因素相互影响,导致各类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其病位在胃、肠为多,但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故本病与胃、肝、脾、肠等脏腑的功能尤为密切。多种病因又使胃肠受纳、运化、腐熟水谷、传导等功能失常,以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产生痞满、嗳气等症,又因胃与脾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其主升降;与肝是木土乘克关系,肝主疏泄,有条畅脾胃气机、气化等功能,所以胃病可以影响脾、肝二脏,脾、肝之病又可影响胃,出现脾胃、脾胃肝同病;肠病与脾的运化相关,病机又可转化,出现腹泻、便秘等症候,病程日久,脾病及肠,又可见实证转虚,虚中夹实,寒热互化等病机演变。
治疗方面,强调辨证,注重脏腑相关、虚实并重、升降并调、健脾助运、益脾固肠等法参入应用。治胃立足于以“和”为主,通过药物的调和作用,使胃气升降有序,寒温适度,促使胃气和顺通达;疗肠病腹泻强调以“健运”为先,健脾以助运化,消导以化食滞,适量配伍固肠收涩之药,同时兼顾肝肾,每获佳效。
临床上如胃病中虚者,宜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加减;肝胃不和者,半夏泻心汤调和肝胃;气滞郁结者,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加减;中寒者,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加减;寒热夹杂者,左金丸辛开苦降;湿热内阻,肠道传化失司,以致腹泻者,宜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加减;大便溏泄每佐以固肠止泻之药,如防风炭、煨诃子、焦楂炭、石榴皮等;大便秘结则按病情分别使用润下、轻下、缓下、通下等法,如防风通圣散、麻仁丸、五仁丸、增液承气汤、承气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