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①之璧

和氏 之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注释

①和氏:卞和。②玉璞:没加工过的玉石。楚山:本名荆山,但因楚国称“荆”,两字常互用。③奉:捧。④玉人:玉匠。相(xiàng):鉴别。⑤诳:欺骗。⑥薨(hōng):古代诸侯死叫薨。⑦泣:眼泪。⑧子奚哭之悲也:你怎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奚,怎么。⑨题:品评。⑩贞士:正直忠诚的人。⑪理:加工玉石。⑫命:命名。

说明

韩非子讲这个寓言故事,原意是以和氏之遭遇来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国君采纳,反而遭到排斥。为此,他痛惜不已,感慨万千。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寓意:玉匠识玉诚然可贵,国君识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