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白渠歌
2025年08月10日
郑白渠歌
田于何所①?池阳、谷口②。郑国③在前,白渠④起后。举臿⑤为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⑥。泾水⑦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⑧,长我禾黍。衣食京师⑨,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注释
①田:种田。何所:何地。②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谷口:今陕西乾县东北。③郑国:郑国渠,战国时韩国水工郑国给秦国开凿的一条灌渠。④白渠:汉武帝时白公建议开凿的一条水道。它是在郑国渠的基础上扩修的,故合称“郑白渠”。⑤臿(chā):锹。⑥釜:锅。⑦泾水:发源于宁夏南部,流经黄土高原西部,挟带大量泥沙汇入渭水。⑧且溉且粪:既灌溉又施肥。⑨衣食:养活的意思。京师:京城,指长安。
说明
言为心声。民歌是人民的肺腑之言。当统治者残暴肆虐的时候,老百姓以民歌为武器,对他们进行揭露和讽刺;当统治者为人们做了有益的事情时,民歌就成了赞许他们明智行为的颂歌。
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在大臣白公的建议下,从谷口到栎阳(皆在今陕西省)开凿了一条白渠,引泾河水灌溉田亩四千五百多顷,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好处,农民受惠非小。这里的人民生活安康,丰衣足食,还能向京师输送大量的粮食。这首民歌就是歌颂这次兴修水利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