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参佐
散骑侍郎王祐①疾困,与母辞诀。既而闻有通宾者,曰某郡某里某人。尝为别驾②,祐亦雅闻其姓字。有顷,奄然来至,曰:“与卿士类,有自然之分,又州里③,情便款然④。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高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祐知其鬼神,曰:“不幸疾笃,死在旦夕,遭卿,以性命相乞⑤。”答曰:“人生有死,此必然之事,死者不系生时贵贱。吾今见领兵三千,须卿,得度簿⑥相付。如此地⑦难得,不宜辞之。”祐曰:“老母年高,兄弟无有,一旦死亡,前无供养。”遂欷歔,不能自胜。其人怆然曰:“卿位为常伯⑧,而家无余财。向闻与尊夫人⑨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士也,如何可令死,吾当相为。”因起去:“明日更来。”
其明日又来。祐曰:“卿许活吾,当卒恩否?”答曰:“大老子⑩业已许卿,当复相欺耶?”见其从者数百人,皆长二尺许,乌衣军服,赤油为志。祐家击鼓祷祀,诸鬼闻鼓声,皆应节起舞,振袖飒飒有声。祐将为设酒食,辞曰:“不须。”因复起去,谓祐曰:“病在人体中如火,当以水解之。”因取一杯水,发被灌之。又曰:“为卿留赤笔十余枝,在荐⑪下,可与人,使簪之,出入辟恶灾,举事皆无恙。”因道曰:“王甲、李乙,吾皆与之。”遂执祐手与辞。
时祐得安眠。夜中忽觉,乃呼左右,令开被:“神以水灌我,将大沾濡⑫。”开被而信有水,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量之,得三升七合。于是疾三分愈二,数日大除。凡其所道当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⑬半年后乃亡。所道与赤笔人,皆经疾病及兵乱,皆亦无恙。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⑭,各督数鬼下取人。”莫知所在。祐病差,见此书,与所道赵公明合焉。(《搜神记》卷五)
注释
①散骑侍郎王祐:按《晋书·汝南王司马亮传》载:“亮子矩,矩子祐,永嘉末,南渡江。元帝司马睿命为军谘祭酒。太兴末,领右军将军。太宁中,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此当作“汝南王祐”,脱“汝南”二字,以“王祐”为姓名。②别驾:刺史州牧之助,总理众务。③州里:乡里。此处指同州里人。④款然:融洽。⑤乞:原作“证”。⑥度簿:簿录之类。这里指阴间司命度簿之事。⑦地:但。⑧常伯:周代天子左右的大臣,后指皇帝左右的侍中、常侍之属。⑨尊夫人:指王祐母。⑩大老子:参佐自称。⑪荐:垫席,垫褥。⑫沾濡:浸湿。沾,雨水浸湿;濡,浸渍。⑬王文英:《书钞》卷一三四引郭璞《洞林》曰“丞相从事中郎王文英”,疑即此人。⑭钟士季:名会,颍川人,官至司徒,与邓艾灭蜀,谋逆被杀。
说明
今世供奉赵公明(赵公元帅)为财神,他致人富贵,备受欢迎。然而,在这个传说中,赵公明是以冥神的身份出现的,“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是取人性命的瘟鬼。
这个传说的主人公是赵公明府参佐,本当是协助赵公明取王祐之魂归于地府的,听到病入膏肓的王祐与老母辞诀的伤痛深情,竟被感动,次日率鬼卒数百,消解王祐疾病,使之不数日痊愈如初。鬼魅之属,在一般传说中都是害人的邪恶力量,却也有少数善鬼常能致人福寿,保人平安。本篇是善鬼救人故事的最早篇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