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茅舍女子
扬州士人①,失其姓名。建炎②二年春,因天气融和,纵步出城西隅,遥望百步间有虹晕烨然,如赤环自地吐出。其中圆影,莹若水晶,老木槎伢,斜生晕里,下有茅舍机杼之音。
试徐行入观,潇洒佳胜,了非尘境③。有机数张,皆经以素丝。白皙女子四五辈④,绾乌云丫髻⑤,玉肌雪质,各衣轻绡,朱衣揎腕⑥,交梭组织白锦。转眸一顾士人,正色端容,抽簆⑦不息。逼而视之,锦纹重花交叶之内,有成字数行:第一行之首曰李易,稍空,次又一人姓名,复稍空,又一人焉,如此以十数。乃拱手问之曰:“织此何为?”一人毅然而对曰:“登科记⑧也,到中秋时候当知之。”余无一语。士人遍观舍中,窗壁玲珑,风露凄切。自念此身,真如腐鼠,而得造⑨瑶林琼圃⑩,瞻近群玉⑪。既情致澹泊,不相答礼,揖而辞退。诸女皆目送之。
迨出虹晕,回头注目,荡无所睹。乃蹑故道归。时过二更,郭门⑫已闭,遂宿于旅邸。恍疑午境为梦,而历历分明可记。
是岁之春,高宗车驾南巡,驻跸⑬扬都,四方贡士⑭云集。至八月,始唱名放榜,第一人曰李易,其下甲乙之次无一差,易正扬人也。于是悟首春所届,盖蟾宫⑮云。(《夷坚志》)
注释
①士人:读书人。②建炎:宋高宗赵构的年号(1127—1130)。③了非尘境:根本不像人世间的样子。④四五辈:四五个。⑤绾乌云丫髻:盘着高高的发髻。⑥揎腕:卷起或捋起袖子。⑦簆:通“筘”。织机用来控制织物的经密和把纬线推向织口的部件,形似梳齿。⑧登科记:考取进士的名单。⑨造:到。⑩瑶林琼圃:指仙境。⑪群玉:指织锦的几个仙女。⑫郭门:城门。⑬驻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⑭贡士:本指古代向皇帝荐举人员,这里指赴科考的考生。⑮蟾宫: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名。
说明
本篇颇富文采,是根据“蟾宫折桂”这一典故敷演而成。《晋书·郤诜传》记载:“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世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于是科举及第又称“登蟾宫”。本篇里的“登科记”就是由月宫的神话传说构想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