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辞三首

折杨柳歌辞三首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注释

①捉鞭:握鞭。②蹀坐:行和坐。这里指行者和坐者。③行客儿:远行的人。④擐(huàn):穿,套。⑤孟津:黄河古渡口之一,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州西南一带。

说明

《折杨柳歌辞》原本是北朝乐歌,故歌辞中有“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的句子。这些民歌能够很好地反映北方人民粗犷、豪放的马背生活。

第一首写北方人民送别的情景。这位男子上马不提马鞭,反而折取杨柳枝,为什么呢?这是我国古代送别礼俗,“柳”与“留”谐音,是表示挽留的意思。“行客儿”折取杨柳枝,与亲人依依惜别,当听到送别的幽咽笛声时,心中就更加重了离愁别绪。第二首写女子天真的愿望。她舍不得情郎离开,于是想到不离开郎的马鞭,自己若能变为马鞭,岂不也能够出入都系在情郎的手臂上了吗?第三首写北方“虏家儿”马背驰骋,直抵黄河,遥看黄河南岸,时闻汉家歌谣又“不解汉儿歌”的粗犷性格,也反映了黄河南北“胡”汉民族生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