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 玃

猴 玃

蜀中西南高山上,有物如猕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名曰猴玃,一名马化,或曰猳玃。伺行道妇女有好者,辄盗之以去,人不得知。行者或每遇其旁,皆以长绳相引,然故不免。此得男子气自死,故取女也。取去为室家。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归。有子者,辄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有不食养者,其母辄死,故无敢不养也。及长,与人无异,皆以杨为姓,故今蜀中西界多谓杨,率皆猳玃、马化之子孙,时时相有玃爪者也。(《博物志》)

注释

①蜀中:即蜀郡,战国时秦设置,本古蜀国之地,郡治在成都西南。②猴玃:一种猕猴。③伺:等候。④遇:经过。

说明

人与异物婚媾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有众多的流传,主要是人与猴、人与狐的婚姻及家庭生活。属于前者的,如《路史·余论》卷一云:“蜀南沈黎高山之中,有物似猴,高七尺,而人行,曰玃。见妇女辄盗之入穴,呼夜叉窟。……西蕃部落尤切畏之。”属于后者的,如《齐谐记·吕思》记有狸精窃妇人事。

在传说中,人与异物婚媾所生之子,多聪敏过人,长成人后多有过人之智、非凡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