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七嫂
2025年08月10日
谢七嫂
信州①玉山县塘南七里店民谢七妻,不孝于姑②,每饭以麦,又不得饱,而自食白秔饭③。绍兴三十年七月七日,妇与夫皆出,独留姑守舍。游僧过门,从姑乞食。笑曰:“我自不曾饱,安得有余?”僧指盆中秔饭曰:“以此施我。”姑摇手曰:“白饭是七嫂者④,我不敢动,归来必遭骂辱。”僧坚求不已,终不敢与。俄而妇来,僧径就求饭,妇大怒,且毁叱⑤之。僧哀求愈切,妇咄曰:“脱尔身上袈裟⑥来,乃可换。”僧即脱衣授之。妇反复细视,戏披于身,僧忽不见。袈裟变为牛皮,牢不可脱,胸间先生毛一片,渐遍四体⑦,头面稍成牛。其夫走报妇家,父母遽至,则俨然全牛矣。今不知存亡。(《夷坚志》)
注释
①信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西上饶。②姑:婆母。③白秔饭:白米饭。秔,通“粳”。④者:做语气词,表肯定。⑤毁叱:毁骂、呵斥。⑥袈裟:佛教僧尼的法衣。⑦四体:四肢。
说明
虐待父母而得恶报,是古代民间常有的传说,虽然多以因果报应的形式出现,但毕竟表现了古代人民一种良好的道德愿望。本篇以怪异的形式出现,出现了神的惩罚,以警戒不孝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