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①三首
2025年08月10日
子夜歌
①三首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②入残机,何悟不成匹③!
郎为傍人取④,负侬非一事⑤。摛门不安横⑥,无复相关⑦意。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⑧。想闻欢⑨唤声,虚应空中诺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注释
①子夜歌:南朝时期流行于长江下游的民歌,相传是晋朝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创作的。②理丝:丝与“思”谐音,这里是相思的意思。③悟:明白。匹:织布成匹,这里的匹还有“匹配”的意思。④取:夺取。⑤负:负心,负情。侬:吴语,我。⑥摛(chī):张开。横:门闩。⑦关:关闭,这里暗指的是“关心”之意。⑧灼灼:明亮的样子。⑨欢:爱人。⑩虚应:凭空答应。诺:答应的声音。
说明
这里选摘的三首《子夜歌》都是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在手法上,都运用谐音词和双关语的修辞方法,如“丝”与“思”谐音,布匹的“匹”与匹配的“匹”双关,关门的“关”与关心的“关”双关,等等。这也是这类民歌的重要特色。
第一首写的是一位女子失恋后的痛苦哀叹。当初与情郎相识,满怀期望能和他两心合一,白头偕老。然而,思念之情没有回报,这时才明白,当初的渴求不过是徒然,两人难以匹配成为恩爱夫妇。
第二首唱的是对负心汉的怨艾。头两句首先点明郎负心的情况,后两句以比寓事,反复渲染,表现自己不被关心的伤感。感情深沉,催人泪下。
第三首写女子思念爱人的焦急心情。明月长夜,思念情人不能入眠,忽然在想象中仿佛听到了爱人的呼唤声,痴情的女子不禁向空中应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