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

宋定伯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不是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恶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渡,听之了然无水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尔,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着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当时有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列异传》)

注释

①南阳:郡名,战国时秦设置南阳郡,在今河南西南,湖北北部。郡治在宛,即今南阳。②太迟:太慢。也作“太亟”,太累。③共递:递,轮流。也作“共迭”。④恶忌:畏惧。⑤漕漼(cáocuǐ):蹚水的声音。

说明

宋定伯捉鬼的故事,不论是流布地域之广,还是流传时间之久,都是很罕见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南阳,但后来随着《列异传》《搜神记》的传播,全国各地都在讲说。在豫南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各种斗鬼、捉鬼、斩鬼的故事,虽然主人公未必是宋定伯,但他们身上仍有宋定伯的特征,即见鬼不惊,根据鬼的习性加以利用,瞄准鬼的弱点加以克制。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鬼的特性和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