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2025年08月10日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①,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②,十年倒有九年荒。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蝗虫闹灾殃。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③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安徽歌谣》)
注释
①说凤阳,道凤阳:“说”“道”什么,是花鼓开头固定的形式。凤阳,今安徽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凤阳花鼓正是流行在这一带的一种民间艺人的表演唱。演出时,男的敲锣,女的打腰鼓,边演边唱。②朱皇帝:指朱元璋,明朝第一个皇帝。③奴家:封建社会妇女的谦称。
说明
明朝中叶以后,大地主兼并土地不断加剧,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矛盾激增。并且连年遭灾,农村经济冷落萧条,农民贫困交加,被迫离乡背井。明宪宗成化年间仅荆、襄一带就有“流民百万”。天灾人祸使百姓卖儿卖女,到处是哀鸿遍野、饿殍填壑的悲惨景象。凤阳花鼓正是产生于那个凄风苦雨的年代。用民间花鼓的活泼形式,哀怨的调子,猛烈抨击和揭露了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揭示出这一切灾祸均是剥削和掠夺人民的统治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