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传

长恨传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惠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

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别疏汤泉,诏赐藻莹。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光彩焕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珰。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繇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止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歔欷。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

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皇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阖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女,出应其门。方士造次[50]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又至,诘其所从。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51]。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于时云海沉沉,洞天日晓,琼户重阖,悄然无声。方士屏息敛足,拱手门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见一人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52],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言讫,悯然。指碧衣取金钗钿合,各拆其半,受使者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方士受辞与信[53],将行,色有不足[54]。玉妃固征其意。复前跪致词:“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闻者,验于太上皇不然,恐钿合金钗,负新垣平之诈[55]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56],焚香于庭,号为‘乞巧[57]’。宫掖[58]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59],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间,幸惟自安,无自苦耳。”使者还奏太上皇,皇心震悼,日日不豫[60]。其年夏四月,南宫晏驾[61]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62],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63]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64]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太平广记》)

注释

①泰阶平:泰阶,星名,分上阶、中阶、下阶。古人认为天象和人事互相感应,泰阶平,即指人世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皆谐调和平,也就是天下太平的意思。②旰(gàn)食宵衣:指日夜忙于国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一般用于国君、天子。旰食,指日晚而食,过了吃饭时间才吃饭;宵衣,天未明而衣,即大清早就起床。③右丞相:指李林甫。④元献皇后:唐玄宗的贵嫔,姓杨,肃宗生母。肃宗朝追尊为元献皇后。⑤武惠妃:恒安王武攸止之女,死后尊为贞顺皇后。⑥相次即世:一个接一个去世。⑦内外命妇:封建时代受诰封的妇女称为“命妇”。分内命妇和外命妇。《通典·职官典》注:“皇帝妃嫔及太子良娣以下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以下为外命妇。”⑧熠耀景从:熠耀,形容首饰衣着光彩夺目。“景从”,如影随形,形容随从之盛。景,通“影”。⑨浴日余波:皇帝所浴汤泉的余波。日,指皇帝。⑩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杨玄琰,虢州(曾改为弘农郡)人。其女杨玉环,原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子。玄宗从寿王邸选得玉环,先叫她出家为道姑,然后再纳入宫中。⑪纤秾中度:胖瘦恰到好处。⑫举止闲冶:举止沉静、娇媚。⑬李夫人:李延年的妹妹,美丽善舞,受汉武帝宠幸。死后武帝画其形貌挂于甘泉宫。⑭别疏汤泉:另外开辟一处温泉浴室。疏,治理。⑮藻莹:华美光滑。一般形容珠玉,这里形容杨贵妃沐浴时肌肤的色泽。⑯《霓裳羽衣曲》:唐代舞曲名。一般认为此曲系由唐玄宗据西凉乐《波罗门》改编润色而成。⑰授金钗钿合以固之:赐金钗钿盒,用以巩固爱情。钗两股并连,“合(盒)”字与结合的“合”谐音,所以古时常以钗钿表示永远相爱,用它做爱情的信物。⑱步摇:一种首饰,用金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状或凤凰形,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故叫“步摇”。⑲金珰:金质耳珰,一种戴在耳朵上的首饰。⑳半后服用:衣服首饰日常费用之量为皇后的一半。㉑繇(yóu):通“由”。㉒省风:视察民风。㉓泥金五岳:祭祀天地山川,就是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泥金”,以金为泥,作为“泥封”。皇帝祭五岳,把祭文写在简版上,以玉为饰,称为玉牒,盖上玉检(盖子),然后加以泥封,并加上印章。㉔上阳:上阳宫,皇帝的行宫。在当时的东都洛阳。㉕才人:宫中女官名。唐代设才人七人,四品,掌管吃饭、睡觉、穿衣一类的事务。㉖善巧便佞:很会花言巧语。㉗先意希旨:意为能揣度唐玄宗的心思,不等他说出就先迎合他。㉘爵为通侯:通侯,爵位名。指封为通侯爵。㉙姊妹封国夫人:指杨贵妃的三个姊妹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㉚富埒(liè)王宫:其家豪富可与皇室匹敌。埒,通“等”。㉛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㉜长吏:大吏。此处泛指京中大官。㉝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梁。这里指杨贵妃像门上楣那样支撑着杨家的门户,家族都受宠荣。㉞国柄:国家的权柄,即国家权力。㉟以讨杨氏为词:这里指安禄山声称奉密诏讨伐杨国忠,引兵十五万,进犯中原。㊱翠华南幸:指皇帝唐玄宗南奔入蜀。翠华,皇帝出行的仪仗,旌旗上用翠羽为饰。这里代指皇帝。㊲道次马嵬亭:途中停驻马嵬驿。马嵬,一名马嵬山,又名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附近。㊳请诛晁错以谢天下:晁错,汉景帝时为御史大夫,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吴、楚等七国诸侯起兵叛乱,要求“杀晁错以谢天下”,晁错因此被景帝杀害。此指六军请诛杨国忠。谢,认罪。㊴奉牦缨盘水:这是古时的一种请罪仪式,白色冠上缀牦牛尾的缨,表示待罪;盘水上放一把剑,表示判罪公平,必要时自刎。㊵死于尺组之下:指被吊死。尺组,上吊用的丝绸带子。㊶狩:巡狩。皇帝出行叫“巡狩”。㊷受禅灵武:指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李亨)在灵武郡(治所在今甘肃灵武西南)即位。受禅,受皇帝所传帝位。㊸大凶归元:大凶,指安禄山。归元,指杀头。㊹南宫:又称南内,即兴庆宫。㊺西内:又称西宫,即太极宫。㊻玉琯:即玉管,玉制的管乐器,如箫、笛类。㊼李少君之术:李少君,汉武帝时方士,自称曾游海上,遇到神仙,有长生不老的仙方。这里似指有使死去的人重现的道术。㊽四虚:四个方位,指东西南北。㊾蓬壶:也作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50]造次:仓促。[51]且致其命:并且说明唐玄宗交给自己的使命。[52]凤舄(xì):饰有凤头的鞋。[53]受辞与信:接受玉妃的话和信物。信,信物。指金钗和钿盒。[54]色有不足:脸上现出还不满足的神态。[55]负新垣平之诈:犯新垣平那样的欺诈之罪。新垣平,汉文帝(刘恒)时人,自称能“望气”,说长安东北有神气,又说阙下有玉气,其实都是假的,被人告发,处死。[56]树瓜华:种植瓜果。这里指陈列瓜果。[57]乞巧:阴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织女会于天河,人间有乞巧的风俗。[58]宫掖:皇宫掖庭。掖庭是嫔妃居住的地方。[59]或为天,或为人:或在天上,或在人间。[60]不豫:不乐。[61]晏驾:皇帝车驾迟出。指皇帝死了。[62]尉于盩厔(zhōuzì):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63]意者:揣想起来。意,猜测,意料。者,语助词。[64]《玄宗本纪》:当时不一定有此书名,或泛指玄宗史传。

说明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唐代已广泛流传。唐元稹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李杨逸闻的流传面之广。唐五代一些笔记丛书,对这类传说逸闻,有不少记录。本文是作者陈鸿在一些民间传说和逸闻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他在作品的末尾做了说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本文所叙之事,世有传而书无录,怕“与时消没,不闻于世”才作传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正好体现了民间传说的特点及收录情况。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作者当时还不可能有现代这样明确的民间文学理论知识,他们在不自觉中记录这些传闻,往往还把个人的语言笔法,杂糅其间。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民间文学的有机构成。

本文与“歌”并传,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极大,演化为多种小说和戏曲。如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人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人洪昇《长生殿》。本文一方面讥讽贬斥玄宗贪恋美色,不理朝政,另一方面对他与杨贵妃深挚专一的爱情给予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