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刘①

公 刘

公刘!匪居匪康。乃場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img,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徹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遡其过涧。止旅乃密[50],芮鞫之即[51]。(《诗经·大雅》)

注释

①公刘:周人的祖先。②笃:忠厚。③匪居匪康:不敢以安康自居。④乃……乃……:于是……于是……。埸、疆:田界和地界。⑤积、仓:积聚粮食,修建仓囤。⑥餱粮:干粮。餱,通“糇”。⑦橐:无底小袋,装上东西后用绳扎两头。囊:有底的大袋。⑧思辑用光:想和睦他族以发展本族。辑,和睦。光,光大。⑨弓矢斯张,干戈戚扬:意思是弓矢干戈戚扬都准备好。斯,指示代词,此复指前置宾语“弓矢”。张,把弓弦绷紧。戚扬,小斧和大斧(钺)。⑩启行:开路。⑪于胥斯原:详细察看这块平原。胥,察看。⑫庶:与本句的“繁”同义,都是众多的意思,指随公刘迁来的人已经很多。⑬顺:安下身来。宣:耕种。⑭永叹:长叹,意为困苦忧愁。⑮陟则在img:登高就在山巅。img,和大山不连的小山,这里泛指小山。⑯复降在原:下来又回到平原上。原,这里泛指平地。⑰何以舟之:拿什么围在身上。舟,通“周”,环绕。之,代指公刘。⑱瑶:美玉。⑲鞞:刀鞘。琫:刀鞘上的玉饰。容刀:大刀。⑳逝:前往。百泉:众水汇聚的地方。㉑瞻:察看。溥原:宽广的平原。㉒觏(gòu):察看。京:最高的地方。㉓京师之野:大众来到野外。京,大;师,众。㉔于时:于是。时,通“是”。处处:杂居的样子。㉕庐旅:庐庐或旅旅。庐、旅同义,都是寄居的意思。㉖言言:众说杂谈的意思。㉗于京斯依:唯京是依,即依靠高丘之地。㉘跄跄济济:威仪整齐的样子。㉙俾筵俾几:使有竹席,使有矮桌。㉚既登乃依:既登于席,乃依于几。㉛乃造其曹:于是到猪群那里。造,到。曹,群,这里指猪群。㉜执豕于牢:从圈里把猪抓出来。执,捉;牢,指猪圈。㉝酌之用匏:拿葫芦做的瓢舀酒。酌,斟酒。之,代指他们,众宾客。㉞君之宗之:为异姓之君,为同姓之宗。君、宗都是使动用法。㉟既溥既长:地域开阔,面积广大。㊱景:通“影”,动词,测定日影。冈:动词,登上高冈。㊲相其阴阳:分辨出山的阴面和阳面。相,观察。㊳三单:不断除草的意思。三,屡次;单,扫除草秽。㊴度:测。隰:低湿的地方。㊵徹田:治田。为粮:生产粮食。㊶夕阳:指山的西面。㊷豳居允荒:豳都的地面实在广大。居,都。允,实在。荒,广阔。㊸于豳斯馆:把豳地建设起来。馆,房屋,这里是动词,修建房屋。㊹乱:乘船在水的中流横渡,这里指过河用的船。㊺厉:通“砺”,磨刀石。锻:炼金属时用的石砧。㊻止基:房舍的屋址。理:治理。㊼众:人多。有:财物丰足。㊽皇涧:涧水名。㊾遡:向,面对。过涧:涧水名。[50]旅:寄居。密:众多。[51]芮:也作“汭”,水涯。鞫(jū):也写作“泦”,水边向外凸处。即:就,意为“迁往”。

说明

这首诗叙述了公刘带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内)迁豳(今陕西彬县与永寿之间)及其创业开国的历史。公刘在豳建都,是周人有城市的开始,反映了周人由原始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历程,是周族氏族制度解体进入奴隶社会的开始。

该诗全面地描绘了公刘带领周人在豳创业的生活情景。由邰出发时的情景是“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到达豳,“于胥斯原,既庶既繁”,公刘在决定居住此地之前,“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做了大量的观测工作。这些观测跟后世建城择居的观测阴阳,考察风水,有很多近似之处。可以说,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有关堪舆的记载。既定居于豳,就“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祭祀之后,“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徹田为粮”,开始繁忙的生产劳动。最终使这里“爰众爰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为周人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