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①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注释

①西洲曲:有人认为这首《西洲曲》是江淹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梁武帝所作。但从这首诗的格调及词句的工巧来看,应是经文人加工过的南朝民歌。②梅下:梅花飘落。西洲:诗中女子过去和爱人相会的地方,可能在今湖北武汉附近。③江北:女子爱人所在的地方。④鸦雏色:小乌鸦羽毛的颜色。⑤伯劳:四五月里开始鸣叫的一种鸟,习惯于单独栖宿。⑥乌臼树:即乌桕树,落叶乔木,夏天开黄色小花。⑦翠钿:用翠玉镶成的首饰。钿,金花。⑧莲心:与“怜心”双关。怜心,爱郎之心。⑨飞鸿: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望飞鸿,这里有盼望书信的意思。⑩青楼:指女子居住的地方。⑪这句的意思是说,卷起帘子望爱人时,却看到天特别高远。⑫海水:指与天相接、浩渺无边的江水。摇空绿:绿波摇荡,一片清空。

说明

这首诗是一位痴情女子的心灵独白,她巧妙地将自己的服饰、举止、神情、思绪与西洲的四时景物配合起来,相映相衬,唱出一支色彩鲜明、感情细腻的西洲咏叹调。

前人对这首民歌的评论是“声情摇曳而纡回”(钟惺、谭元春《古诗归》),“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沈德潜《古诗源》)。此诗非只内容丰富多彩,且感情表达婉约细腻;不仅语言节奏徐纡,且章法结构巧妙。诗中写西洲一带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动植物有梅、乌桕树、莲花、伯劳、飞鸿等;物什有桥、楼、栏杆、窗帘等;近到置入怀袖的红莲,远到茫茫苍穹,全都包罗诗中。从色彩上看,有红梅、红莲、绿水;青莲子、杏黄衣、玉白手、翠钿等,可谓是绚丽多彩。这些景物描写有动有静,与女主人公的相思紧密配合,充满感情,生活气息浓厚,抒情含蓄,多处运用双关。它可以说是南朝民歌中很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