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①行

东门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注释

①东门:指主人所住城的东门。②顾:考虑。③怅欲悲:心里失意又难过。怅,失意。④盎中无斗米储:盛粮的盎中没有一斗米的存粮。盎,大腹小口的瓦罐。⑤还视架上无悬衣:回头看挂衣的架上没衣服。⑥舍中儿母牵衣啼:屋里孩子的妈妈拉着丈夫的衣襟啼哭。⑦餔(bǔ):吃。糜(mí):粥。⑧用:为了。仓浪天:青天。⑨黄口儿:幼儿。⑩行:走啦。⑪吾去为迟:我现在去已算迟了。⑫白发时下难久居:这句意思是,我穷愁悲苦,白头发时时脱落下来,这种日子实在难以熬下去了。

说明

本篇描写了一个为贫困所迫、不听妻子的劝阻,欲铤而走险的男子,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贫困和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出东门,东门是什么地方?余冠英认为:“东门外似乎是他非要去为非的地方。”(见《乐府诗选》)为什么要出东门?因为“来入门,怅欲悲”。悲怅的是“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穷到家徒四壁的地步,“拔剑东门去”也就自然要发生了。妻子以自己愿与丈夫共甘贫穷,上看青天份上,下看幼儿份上等恳切之词相劝。然而,丈夫出行决心已定,坚定地拒绝了妻子的劝阻。

这首诗没有静态心理描写,而是运用行动和对话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民被逼上梁山,走上反抗道路的痛苦选择,这在民歌中是很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