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写作——为卿平海、张速所著《创意练笔》序

回归真写作——为卿平海、张速所著《创意练笔》序

倪文锦[1]

早在20世纪末,语文教学就大力提倡创意教学、创意写作。在今天有些人看来,“创意”似乎已不再时新,对于教育而言,它更多的只是一个口号。但有一位老师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痴恋“创意练笔”已有36年,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这位老师就是《创意练笔》一书的作者——卿平海老师。

卿平海老师认为,所谓练笔,“就是练习写作,训练笔力”;所谓创意,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语文教学的创意是师生的创新意念、创新意境、创新意味的互动生成过程”;所谓创意练笔,就是“教师用有创意的教引导学生有创意的写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练笔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策略、新评改等”。为此,他坚持创意练笔的写作教改实验几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孜孜不倦。他说:“没有创意的练笔,语文教学就失魂落魄。”

于是,他探求厌写变会写的练笔成功方法,探寻会写变创写的练笔智慧策略,探索创写变乐写的练笔育人之道。实践中,他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能让“学生不怕作文,甚至喜欢作文,对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专业的骄傲和职业的幸福”。卿平海老师关于创意练笔实验的学理基础和实践操作过程在《创意练笔》中已有翔实的介绍,相信读者阅读后一定会获益匪浅。以我观之,《创意练笔》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创意教学的灵魂。发展创造性思维当然离不开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的培养,但发散思维的训练无疑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从书中许多体现发散思维的创意练笔成功案例可知,卿老师的创意练笔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通过日常教学训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意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我们虽然不可能事事创新、日日创新,但通过日常教学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发散思维就很难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发散思维虽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但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即要求朝着与传统的思想、观念、理论相反的方向去思维,其实质是要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以往的语文教学重在培养聚合思维,它要求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都要集中、统一到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上来,其优点是有利于对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掌握;其弊端则是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只讲聚合思维,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我们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利于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而“创意练笔”把“写什么”与“怎么写”放在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层面加以反思,重在发散——注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乃至辩证思维的训练,这就把“创意”落到了实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是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在我看来,《创意练笔》是学生实实在在的真实生活写作,或者说学生通过写作实践不断增强笔力,更好地书写真实的生活。创意练笔写什么?卿平海老师说得很清楚,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毋庸置疑,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构造书面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活动。任何真实的写作活动,同说话一样,都是特定情境中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的书面交流行为。任何写作都面临着对什么人、为什么目的、写什么、怎么写等交际语境问题。写作时,作者要揣摩语境要素,设想读者的需求和已有知识,根据写作目的选择话题,并对文章的结构、体式、语言和内容详略等进行安排。学生的生活世界,正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展示,因而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练笔才是真写作。这里的真写作是有别于“笔下生花”的假写作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真写作长期以来却被应试教育严重异化了。就当下的写作教学而言,我们毋庸讳言,追求“笔下生花”的假写作可谓到处泛滥。卿老师用自己“创意练笔”的教改实践与上述假作文划清了界限,他以生活作文为导向的“创意练笔”决定了他要求学生追求写作课堂中的“在学习”和“真学习”。我认为,这种源于生活真实的写作不仅还原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本来面目,而且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实践。

人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不仅是人的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因而语言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语文学习提出的本体性要求。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知识类科目的学习,它不是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目的,而是以满足社会交际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旨归。如果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他们不能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法驾驭语文工具,那么他们不仅不能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无法正确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从本质上说,语文能力是学生在长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由浅入深的过程才能形成,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学校教育中的语文实践不同于生活中随机的语文实践,定向训练必然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不然学校教育中的语文实践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实践就没有差别,所以训练之于语文教学不可或缺。自然,“创意练笔”的语言训练也即言语实践。

我们平日写的文章,包含话语内容(写什么)和话语形式(怎么写)两个方面。所以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就是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而语言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母语教学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创意练笔》非常强调并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实践是符合写作教学规律的。

《创意练笔》是我国第一本练笔教改实验专著,它着力于“基于为什么练笔的言语生命动力”“基于练笔写什么的学生生活世界”“基于练笔怎样写的自主写作实践”“基于练笔写给谁的分享评改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写作教学的实验范例,具有理念的先进性、体系的科学性、策略的创新性、成效的显著性,有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实现向真写作、真学习的正迁移,有利于语文新课改的深化。

【注释】

[1]倪文锦,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著名语文教育家,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首位语文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