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文字跳起欢乐舞蹈

(二)使文字跳起欢乐舞蹈

游戏性练笔,使文字跳起欢乐舞蹈[12]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猜谜语(一)》:“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2020年3月12日网课结束后,要求学生与家人合作,仿创编有趣的猜字谜,考考家人,最好用学过的字来猜一猜。下面是学生创编的猜字谜节选:

汤子圻与姥爷玩猜字谜游戏:汤子圻:“两点中间一个人?”姥爷:“火。”汤子圻:“三口上下难分?”姥爷:“目。”姥爷:“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汤子圻:“手。”姥爷:“雷而无雨?”汤子圻:“田。”在与姥爷的互动中,寓教于乐,非常开心。 (汤子圻)

十个口,一颗心。(思) 山上有座山。(出) (安嘉谦)

日在门里面。(间) 人在门里面。(闪) 人在门外面。(们) (刁晓阳)

一口咬掉多的一半?(名) (杨雨瑄)

一加一等于王,一千张口是舌,一竖立在人中间是个,今天多了一点是令。 (刘昕蕊)

树木很多,猜一字?(森) 人很多,猜一字?(众) 上面有草,下面有田。(苗) (李怡妍)

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马能行千里。(也)(谢炘妤)

大王头上有一人(全) 两个月字肩并肩(朋) 口里吃个大玉米(国)(耿钦垣)

云在走路(运) 手打白了(拍) (刘迁乔)

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一家十一口(吉) 一个人靠着两土(佳)(刘思妙)

七人头上长了草(花) 耳朵贴在门上听(闻) (卢籽燚)

三人一日(春) 八十八(米) (沈子涵)

一加一是什么字?(王) 什么字十张口,有时黄来有时绿。(叶) 什么字千张口,尝酸尝甜人人有(舌) 什么字大口包小口(回) (屈文焯)

三个太阳叠罗汉(晶) 十口人(古) 一头牛(生) (张益铭)

一加一是什么字?(王) 三面墙,一面空,小孩儿在当中。(匹) 四面墙,方正正,小孩儿在当中。(四) (郑翔天)

学生创编字谜,在拆分字中弄清字形结构,在与其他字比较中区分形近字,在编写谜面中理解字义,在与家人猜字谜游戏中享受学习之乐与亲情之乐,情趣倍增。

在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们很难看到字词积累与运用的课堂练习活动,以至于有的教师认为,一旦进行字词积累练习就是观念落后,就是在搞应试教育。语文新课程还重视语言积累吗?词语还需要强化训练吗?就初中阶段而言,词语等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语积累很难有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的每一课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的作业练习,其设题目的是积累字词、练习书写。

中学生怎样积累词语?是用以前那种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方法,还是进行教学创新,寻找新的词语教学策略?我尝试了将“抄写”拓展为练笔的教改。要求学生预习时查字典词典,把字音、字义、词义写在课本的该题目下,然后选用这些字词进行游戏性练笔:或编一个故事,或写一首诗,或串联字词成一段话,多用词语或表达新颖者都给加分奖励。

这样,游戏性练笔便将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字词积累,转变为让学生享受文字游戏的趣味活动。学生乐此不疲,佳作不断涌现[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荒岛余生》的“读一读,写一写”有16个字词:“泅、作践、沮丧、搁浅、斫痕、日规、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多数学生将它们串成了诗,抒写自己独特的感悟,抒发自己真挚的感情。

蜗牛

沮丧的蜗牛

愁闷地背着自己的躯壳

在这片不毛之地上

它显得孤立无援

它奋力地从河里泅上岸

放弃了作践自己的念头

看着肉体上的斫痕

它又郑重其事地重新生活

它不同于人

不用担心它们闻所未闻的任务

不用抵御外界的压力

当然也没有冻饿之虞

人类也不同于它们

不可以知足安命

不可以在困难面前聊以自慰

却可以创造不可思议的神话

(杨屹,用了14个词)

本是一个个孤立的词语,杨屹同学却把它们联系起来了;本是一个个枯燥的词语,杨屹同学却用它们形成了审美意境;本是一个个冰冷的词语,杨屹同学却把它们变成了积极向上、含有哲理韵味的诗,这对初一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给我一个启示,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是巨大的,文字游戏的练笔形式也可以承载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想[14]

Remember

荒凉的秋天

寒风扫落叶

你郑重其事地

留下冰冷的字眼

我的心在一瞬间

灰飞烟灭

苦心经营的幸福

却只换来一句再见

我是如此懊恼沮丧

我是多么孤立无援

我像落水的小鸟

死命想泅到岸边

用力扑腾着翅膀

却望不见岸线

我如搁浅的小舟

拼命想重返汪洋

使劲摇动着船桨

却找不到风帆

我不可思议地愁闷

我的爱已布满斫痕

但是,爱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

作践自己只能加倍痛苦

我并没有冻饿之虞

我还要精彩地活下去

我的世界

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去

而变成不毛之地

梦虽然会残缺

但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今生遇见你

我已知足安命

我会永远把你珍藏

放进我最美的记忆盒里

(谢可心,用了12个词)

这篇练笔怎样评价?仅从诗的写作来看,对于一个初一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谢可心的诗用词准确且用出了新意,不仅用韵而且换韵自然,句式灵动而有感染力,意境优美而感情充沛,不管是第一次批阅还是后来多次朗读,我都一次又一次被感动,与我一起分享的老师都频频点头,表情丰富,浮想联翩。但批阅的时候也纳闷:十二三岁的学生竟会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抄写别人的是不可能的,那……学生可不可以写这样直抒胸臆的诗?真情是美的,用诗抒写真情更是美的,学生能直面自己的感情世界,我们教师起码应该善待,何况该生自己已经做了很好的处理。于是,我给她的练笔加了5分,还写下了这样的批语:“情感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理智如蜿蜒而坚固的河堤。沿河堤奔腾的河水是壮美的,冲堤而出的河水是灾难。时时加固河堤,奏出一曲曲无悔的青春之歌吧。”

学生看了练笔本后,主动找我谈心。她说,预习课文时候,被《荒岛余生》感染了,竟联想起自己的情感生活,并从文中吸取了精神力量。但她写之前犹豫,交练笔后担心,看练笔后惊喜。还说自己写后心里舒坦,现在更坦然。我给她交流也是坦诚的: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同等的幸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憋闷在心里好,她比有的同学好,敢于写自己的真情,并处理好了自己的感情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得与失是辩证的,早开的花易谢,早来的情易逝,该去的就让它去吧,将来会更美好。她频频点头,似若有所悟。她谈话结束时说:“没想到您会那么优待我的练笔,没想到您那么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谢谢您!”以后时常见到她真情实感的练笔,我知道这是她在自我倾诉、自我对话,当然我也时时给她一些提醒。

学生课堂词语游戏,按照师生商定的标准,给予不同的加分,在班上念后,请同学们评点。从同学们专注地听、各抒己见地评、心领神会地点头中,我感到了学生心灵的交流。我有时想,单个的词语本无什么意趣,字词之间本无什么联系,如果我们让学生孤立地死记硬背,那确实味同嚼蜡,令人反感、倒胃;但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练笔,或编一个故事,或写一段话,或写一首诗,学生的情思和智慧就会让这些枯燥的文字跳起欢乐的舞蹈,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坚持多年的文字游戏练笔,蓦然回首,我发现这一次次练笔排练起的一曲曲欢乐舞蹈,现在已经成了学生生活的连续剧和青春组诗,文字学习和课文理解、生活体悟已经整合为学生生活的诗意空间,文字游戏练笔已经成了不少学生的一种诗意生活的方式。

有的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审美体验。如2004年12月9日,肖梦伊同学对社会上正流行的一些词语,在练笔本上进行了名字新解:“幻影:虚幻中,月光撒下来,映照出一个缥缈的影子。星辰:在黑夜与黎明之间,星星与晨辉映照,神秘无比。蝶影:在阳(月)光的映照下,蝴蝶的影子忽闪忽闪的。倩舞:从背面看,一个娇倩的身影如彩绸般舞动。寻梦:在幽静的山林里,一位女孩正追寻她的梦想。幽之梦:幽幽的山谷中,有着一个梦境般的世界。能够忘记吗?只会永远把它藏在心底。”

一届届学生着迷于游戏性练笔,促使我们在欣赏学生用文字跳起的欢乐舞蹈的过程中,也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探索着游戏性练笔的魅力之缘。多次调研之后,我们才发现:游戏性练笔形式新颖是外在诱因,而根本原因在于:游戏性练笔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为乐趣而写”的深层次需要,乐趣是学生言语生命的核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