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教学引领学生有创意表达

(三)专题教学引领学生有创意表达

专题教学的“专题”源于学生某阶段作文中突出的问题。对于表达技法,如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反弹琵琶、铺垫衬托、对比映衬、抑扬兴波、镜头组合、双线挽合、总领分合、悬念生疑、突转逆折、伏笔照应、曲终奏雅等,可选做某次仿创性练笔的训练专题。

当代散文名家梁衡《文章五诀》,建构了一个可供我们进行仿创性练笔借鉴的专题训练框架:①形字诀的运用:单纯写形、借形写形、借形说理、借形写情、借形说事。②事字诀的运用:单纯叙事、借事塑形、借事言理、借事言情。③情字诀的运用:单纯抒情、以情助理、以情写形、含情叙事。④理字诀的运用:单纯说理、借理析事、借理写形、借理言情。⑤典字诀的运用:借用旧典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借典比兴增加文章的幽默感、妙用暗典增加文章的含蓄感。

每次教学专题筛选可考虑年段特点:小学和七年级练习运笔,强调练笔的自由、真实、兴趣,主要写身边之人、记身边之事、描身边景物、议身边之事,培养良好的练笔习惯。八年级练就工笔,主要通过练笔训练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九年级和高中练活文笔,练笔追求深刻透彻、形象生动、有文采、有创见等[58]

我要求学生仿写的练笔,往往是针对班上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技法问题而进行的强化性练习。这种仿写性练笔,可以在课内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也可以提出具体仿写要求在课外完成。记得2004年12月16日,在教学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第八年级上册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一阅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前三段很感兴趣,在反复朗读、试着背诵之后,我要求学生当堂仿写《你一定会听见的》的前三段。学生很投入,仅15分钟就写好了。于是,我请学生来念,确实让人激动。下面选录几个学生的仿写。

交响乐

你听过下课铃的声音吗?那清脆的丁零零之声像敲打着我们的心弦。也许刚才你还在梦游,便被这天使般的呼唤所震撼。

你听过翻书的声音吗?那沙沙的脆响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像泉水滋润我们的心。

你听过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吗?滴滴答答像闹钟,催促着我们早起。

你听过“神州五号”起飞的声音吗?轰隆隆震动九州大地的声音,宣告东方巨龙开始腾飞。

你听过国歌的声音吗?《义勇军进行曲》这威武雄壮的声音回荡在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使我们再次被感动。

(刘烁,2004-12-16)

你听过吗

你听过唠叨之声吗?唠叨之声或许有些烦,但却很美妙,时刻提醒着你。因为奶奶的唠叨:“房间不要太乱。”因此,你的房间变整齐了。因为妈妈的唠叨:“天冷了,多加件衣服。”因此,你感冒的次数减少了。因为爸爸的唠叨:“多吃蔬菜。”因此,你的身体变好了。因为爷爷的唠叨:“今天上课的东西带齐了吗?”因此,你忘记带东西的次数减少了。因为老师的唠叨:“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课后认真复习。”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生活在唠叨中,你是幸福的。

你听过夜晚之声吗?晚上,站在阳台上,聆听着那些来自夜晚的声音,或宁静,或喧闹,会感到全身心的放松。想着、听着夜晚的风声,那是多么惬意!经常站在夜色笼罩下的阳台上思考着生活,想着某个人,让自己沉浸到夜晚那独有的声音中。

你听过希望之声吗?一缕缕阳光般的微笑,一眸眸充满信心的眼神,一次次对生活的感谢与期待,都源自对希望、对未来的信心。希望之声是美妙的,引导你不停向前走。人不能没有希望,生活不能没有希望。发出你内心希望的声音吧!去探索今后的路,去寻找……

(李芊杉,2004-12-16)

心灵之声

你听过泪滴滑过脸颊的声音吗?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一颗心的破碎,之后化作了一股寒流,从心底涌出。当再次静下来的时候,听到无声的悲凉,一刹那,脸颊上又多了一道莫名的泪痕。

你听过流星划过夜空的声音吗?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却无法去抓住,也无处去找寻。为什么流星的华美是那么短暂,为什么听到的只是在它陨落之前的伤痛,却听不见它陨落之后强忍着伤痛说的:“我真的不想陨落。”

你听过世界上最完美的和声吗?那是两道绝美的彩虹交织而成的,一道清澈明亮,一道富有磁性。是什么在无形之中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又是否真有命中注定的牵引?

(肖梦伊,2004-12-16)

这节课,学生异常兴奋,原因之一是都江堰市教师来我校听随堂课。昨天说好今天评讲单元考试卷子,学生也没有预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课前我给学生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因为来宾想听阅读课,而学生想尽早知道考试答案。临时改变上课内容,我也没这个准备,好在我是单元备课和整册备课,能有这样的效果,实属意外。意外的改变计划,意外的有人听课,意外的改变原有设计,却收到了意外效果。应该说,课文好、学生好表现和仿写性练笔等都是原因之一。

不管是个性化随笔还是仿创性练笔,都需在实践中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否则自由表达有可能沦落为自娱自乐,创意表达也有可能异化为胡说八道。作文指导不再一味“空讲”,而在相机“引导”。叶圣陶早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作文论》中就提醒我们:“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法,不能空讲知识。”还强调“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59]。不仅引导学生作文入格,还要用专题教学促使学生作文升格,引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列夫托尔斯泰告诫过教育者:“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们自己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60]非常不幸,我们正在批量生产这样不懂创造的孩子!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有赖于教师有创意的专题教学。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良好的心理能力是掌握语文能力的心理学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有同样的观点,他为1~10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了500道作文题,这些命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依次安排。维果茨基建议设法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动机,向他们提出特殊的任务,激励他们去写能引起内心激动的题材。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使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着。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微型写作课,将口语交际与课后练笔结合:以平等对话的立场,尊重学生的学习权、思想权和表达权;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创新、创造和批判,培养现代公民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还将语文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作文或练笔与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整合研究,建构了解题与目标、阅读与借鉴、仿写与创新、作文评价的训练体系[61],促使学生读写结合、写与活动结合、由仿写到创新的自我更新。

新课程练笔教学受建构主义影响较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要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景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目前有情景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等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师之友》2004年1期有报道:曾经热衷于建构主义教学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近一两年迫于“统一考试”纷纷抛弃建构主义的做法,因为课本知识的系统性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是突出矛盾。将建构主义与美国学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结合,在接受式教学中渗透学生的“自主建构”,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必要的接受,教师该“告诉”就告诉,这倒不失为新课程专题练笔教学的创新之路。如《纸随心飞》的课堂随笔教学[62],就是基于此的尝试,教师有创意的专题教学促进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2001.6.8

[2]李乾明.作文教学理性的突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20,221.

[3]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77-293.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4-257.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122.

[6]李乾明.作文教学理性的突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226,222-223.

[7]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8]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3,21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30.

[10]杨华.把握命题特点,研究备考策略,提升写作能力——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J].语文学习,2010(2):46-47.

[11]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36.

[12]张速.巧用教材:培养小学一年学生仿创表达能力[A].四川省教育厅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

[13]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3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5]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39.

[16]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0.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8]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0]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4.

[21]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5.

[22]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7.

[23]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49.

[24]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37.

[25]郑国民,马新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4-105.

[2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9-181.

[2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4-257.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7-297.

[29]姚德垚.中学语文段落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32-41.

[30]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53-5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16.

[32]卿平海.发展学生语文阅读个性[J].四川教育,2001(2-3):44-45.

[33]卿平海.初一学生课堂探究性阅读习惯养成策略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2(6):37-39.

[34]赵阳.名人名言[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93.

[35]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79.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37]卿平海.语文新课程创意教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165.

[38]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94.

[39]张速.三年级语段仿写教学创意例谈[A].四川省教育厅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

[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11.

[41]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98.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3]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102.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45]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98.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47]张速.幸福语文[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104.

[48]卿平海.天天练笔:使学生享受诗意生活[J].教育科学论坛,2004(6):19-22.

[49]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73.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5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7.

[5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8.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54]史爱荣.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72-175.

[55]唐军.考试10大经验定律[J].语文世界,2001(11):25.

[56]方明生.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教学思想[J].外国教育资料,1998(2):3.

[57]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186-191.

[58]程钧.中学生怎样进行练笔[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7(6):4.

[59]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18,719.

[60]赵阳.名人名言[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03.

[61]卿平海.创新作文·七年级上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

[62]卿平海.《纸随心飞》作文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研究,2008(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