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材导写
语文课本的写作教材,不断改进,但与实际不吻合、教学不方便等问题突出,其他作文教材又数量少、体系不全,难以见效。
怎样引导学生科学高效的练笔?我们在1992年出版了《成功作文法》[182],开展成功作文乐学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成功作文法》成为畅销书。怎样引导学生有创意的练笔?2001年又出版了经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创新作文》教材[183],在全省开展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项目“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184],几年里,数百万学生参与实验,成效显著,该项目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成功作文法》导写体例
1992年出版的乐学实验指导用书《成功作文法》由结构篇、过程篇、表达方式篇、文体篇、创作篇、应试篇组成,有设问拟题、绘景开头、总分组段法、段落过渡、情感线索、前后照应、意外结尾法、情化观察、调查采访、逆向思维法、新趣选材、事理结构、听读修改、插叙、图表说明、比喻论证、心理描写、直抒胸臆、边叙边议、事理说明、一事一议、改写、勤思顿悟、原型启发、幻化想象、巧合法、快速构思等200多种方法[185]。每种作文方法都由定义与诠释、例子与解说、仿写练笔构成,如下例所示。
引用开头[186]
引用名言、警句或其他材料开头,作为引子,为作者阐发新的见解作铺垫,富有启发性。各种文体都可采用引用开头。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东林党人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的时候,还可以寻见这副对联的遗迹。
(马南邨《事事关心》,见初中语文第五册)
[例2]“有位好朋友,天天来碰头,事事告诉你,从来不开口。”你一听到这个谜语,便会猜到这是报纸。是的,这个报纸是“不开口”的朋友,只要你能与它“天天来碰头”,它便会告诉你许多消息,帮助你增长知识。
(曹浩波《报纸——我们的精神食粮》)
[例3]杜甫有诗: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白也有诗:
飞步凌绝顶,
极目无纤烟。
他们的诗句一直都激发了我登临峰顶的热情。
(徐迟《直薄峨眉金顶记》)
【解说】例1引用对联,介绍它的出处,点明题目的含义,引起下文论述。例2引用谜语,揭示谜底,引出写作对象。例3引用李白和杜甫诗句交代作者登山的原因。
【练笔】选引下列名言写一段开头: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4.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成功作文法》导学体例,意在学用成功作文方法,助力作文成功,享受练笔快乐。
2.《创新作文》导写体例
2001年版《创新作文》与语文教材同步,是对教材作文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初中设立了《导航台》《能源仓》《他山石》《金钥匙》《五彩笔》《一字师》《新大陆》《彩云飞》《大世界》等栏目,不同栏目有不同立意和追求[187]。
《导航台》提出写作专项训练单元目标,为作文生长导向,隐喻作文教学生态圈中的“阳光”。
《能源仓》用写作趣事、艺文故事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暗喻作文教学生态圈中的“光合作用”,为学生作文个性生长提供能源。
《五彩笔》按专题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寻找自己该专题写作的生长点。
《他山石》用专题写作的例文点评及其“揣摩提示”,来启发学生写作思维,打开写作视野,在对比鉴赏中找出自己写作尝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写作修改的方法。借用“生存竞争”原理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步步高》学生对照本次专题写作要求,进行自改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改互评,建构作文评改机制。该步骤和下面的《新大陆》《彩云飞》是借用“生态效应”机理,为学生作文个性生长提供环境。
《新大陆》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挑战自我,写出新意。
《彩云飞》将反复修改后的作文誊写清楚,在班级习作栏、手抄报或寄送校报、校刊、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外媒体发表,有条件的可网上发表。通过“广义发表”,帮助学生体验、积累写作成功感。
高中设立了《导航台》《试金石》《他山石》《金手指》《演练场》《明镜台》《精品屋》《探索者》等栏目。这些栏目按目标指引、学习辅导、借鉴启发、尝试作文、对照评价、提高写作、广义发表等步骤进行作文学习。多数栏目是所有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都必须参与的,初中的《新大陆》栏目、高中的《探索者》栏目,则是有兴趣进一步发展同学的天地。为了在作文学习中进行创新,我们特别注意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培养。如精选了许多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的文章作为范例,加以精当的点评,以启发学生的作文思路、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
而初三,结合考试需要,编成综合复习。初三分创新作文训练和中考作文之路。复习内容包括立意出新的训练、选材出新的训练、结构出新的训练、写法出新的训练、语言出新的训练和命题作文的强化训练、半命题作文强化训练、材料作文强化训练、话题作文强化训练、应用文小作文训练、考场作文应变技巧、全国中考作文题荟萃[188]。
以“入格—升格—破格”为教学逻辑的训练体系体现了作文生长观,有模仿,但不强行模仿;有方法指导,但不是模式化、千篇一律;有写作目标,但不强求一律而是强调写作个性的多样化发展;有训练,但不是机械照搬,而是学生自主练习,自主修改,自我更新。
3.《创新作文》导写体例改进
吸收实验反馈意见,2004年版《创新作文》是根据“新课标”精神,为配合人教版课标教材的作文教学而新编写的。由“解题与目标”“阅读与借鉴”“仿写与创新”“作文评价”四大板块构成,部分单元增加了扩充知识的板块“相关链接”,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解题与目标”对该单元写作话题作说明与引导,并提供相关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深化认识,为该话题的作文打下基础。最后明确该单元话题作文的目的与要求,提出注意要点和应达到的目标。
“阅读与借鉴”精选多篇中外作家的经典范文,篇末附有“揣摩要点”进行分析。所选范文均紧密结合该单元话题和写作训练要求,可供教师讲解和学生揣摩、学习。所选范文内容相似但观点与角度不尽相同,表达方式和文体风格也各有特色,不仅对该话题写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与鉴赏水平,提高语文能力。
“仿写与创新”是四大板块的核心和重点,紧密围绕该单元话题进行写作实践的训练。“仿写”的目的是通过模仿来掌握基本写作技能。第一阶段的“片段仿写”是针对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选用有关本单元话题的典型片段例文,学生可根据其不同的立意、角度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第二阶段为“全文仿写”,是针对作文的全面训练,选用例文多是有关本单元话题的中学生优秀作文,篇后附有“评点”,帮助学生阅读和借鉴。通过这两个阶段的“仿写”训练,学生一般能够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并就话题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仿写”之后“创新表达”阶段的训练,则力求对“仿写”阶段有所提高和突破,使作文能在选材、立意、构思和表达等方面具有个性特色和创造性。本阶段选作例文的中学生作文不仅紧密结合该话题写作,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意和个性特色,学生通过研读有所体悟后再次就该话题写作,有助于克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化倾向和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弊病,把写作提升到新的、更高的层次。
“作文评价”是各单元作文完成后的最末一个环节。是通过《作文成长档案》中的“自评”“互评”“师评”等项目,让学生了解自己达到的目标和尚需努力的方向。
以上四大板块大体构成理性认识、感性体悟、实践训练、归纳反省的几个阶段,但它们更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注意其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实践训练的安排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如“片段仿写”可以布置多次训练,“片段仿写”与“全文仿写”可以合并,“全文仿写”与“创新表达”可以结合,“创新表达”可以只安排立意和构思方面的练习等等。
本书围绕写作话题设计了多种活动,并贯穿写作训练的全过程,目的在于克服片面强调“技巧训练”的倾向,使学生作文能从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出发,具有真情实感,更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思想、观点、人格、情操、个性的成长,提高人文素养。
编写者尝试为初中作文训练确定明晰的总体思路,提供较完备的参考资料和借鉴蓝本,并建立实际有效的流程设计和操作方式,但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希望在编写者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能为中学生作文训练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教材导写练笔是作文教学“面”的突破,其独特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以作文方法体系建构练笔系列,增强了创意练笔的技术性;二是以入格升格破格训练逻辑探索创新作文,使创意练笔循序渐进;三是将教材规范与学生差异结合,让创意练笔展现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