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档案养成练笔修改习惯
创意练笔教学认为,用流动档案能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养成练笔修改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22]新课程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23]。我们利用练笔档案培养学生认真练笔反复修改的习惯,帮助学生“做一个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极端负责的有心人”[24]。练笔档案是过程评价的有效策略,教师做学生练笔档案不仅需要精心持久,而且应尽量做得丰富一些,既要存留学生不同时候、不同类型、课内课外有代表性的作文,又要有学生自改互改、自评互评的反映;既要有教师练笔评改的文字,又可有个别辅导、个别谈话的记载;既要有学生练笔的典型案例分析,又应有学生练笔态度变化、练笔水平提高过程的记录;既有教师选留的,又应有学生自留自荐的。
练笔档案不仅是反映过程的很好的评价形式,也是养成练笔修改习惯的有效策略。实际情况是,新课程练笔教学少,建立练笔档案的更少;练笔档案一般仅供学生反思或教师评价时用,处于静止、少用状态。于是,我们采用练笔流动档案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过程中养成练笔修改习惯。
练笔流动档案的“流动”有三个交流性含义:一是学生自我的充实、整理,练笔修改不断自我更新。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借阅,增进修改切磋。三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的分享交流,扩大练笔修改成果的展示范围和影响。因此,练笔流动档案在多向交流中对学生练笔修改有检查督促、激励坚持、相互借鉴、共同分享等作用,长期坚持练笔档案流动有利于学生练笔及其练笔修改习惯的养成。
练笔流动档案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广义发表。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班级练笔QQ群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写循环日记形式向别人倾诉;可以通过黑板报、墙报、班级日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台、社区宣传平台和其他媒体,发表练笔修改成果;还可以建立具有互动功能的练笔教学网站。
在练笔修改中,学生找到了练笔中的问题,却不自觉修改时,教师可以运用出版法来调动学生修改练笔的兴趣。如举行“出版会议”,由学生成立出版小组,商议出版计划;接着学生自改互改练笔,并组织学生审阅、编辑、出版学生的优秀练笔;最后编辑成册成书,在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上传阅。这样,练笔流动档案,交流形式多样,学生的练笔修改兴趣盎然,学生练笔修改习惯自然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