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创造想象,化物象为意境

(四)引导创造想象,化物象为意境

小学三年级练笔需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吗?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44]。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想象练笔呢?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引导创造想象的教学创意,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诗歌是训练学生创造想象的最有效的材料。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我愿是只幸福鸟》这篇自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同题仿写,学生想象新奇有趣,令我高兴不已。

我愿是只幸福鸟

我愿是只幸福鸟,

张开翅膀去实现梦想。

花儿向我点头,

白云向我微笑。

哈哈……我要飞到香港,

和小伙伴们快乐玩耍。

我要和他们一起去亚洲,

去看看那里的太阳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灿烂。

我要飞到周恩来爷爷的老家,

去请周恩来爷爷教我怎样爱国。

我要飞到非洲,

和小朋友们一起探索幸福的奥秘。

(张沐平,2007-10-16)

我每每读学生的想象性练笔,特别是诗作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想象的魅力无穷,一是学生想象令我陶醉,二是想象在习作教学中作用巨大。

有人会说我的学生好,我认为关键是我在小学一年级就进行了仿写诗歌训练,二年级进行了想象性练笔的专门训练。不过,我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仿创,这是由中低段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的。引导创造想象,化物象为意境,创意表达。这种基于写语段的仿中学创,化物象为意境,是创造性想象的起步;不拘形式地写下想象,是创意表达的开始,其目的是催生学生练笔个性,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