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评改,分享快乐

(五)互动评改,分享快乐

师:有道是:“作文百改不倦,文章才会百读不厌。”好文章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现在请大家拿出红笔,按照老师的提示,努力把文章修改得好一些。首先通读文段,边细读边修改。要轻声细读,把多余的字词删去,写掉了的字词添上,不顺的地方改一改……我看见有人在问字怎么写,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把它换成同义词,不要写拼音代替,也没有必要问同学……如果你已经改好,马上轻声读一遍,找出文中那些就算自己不说别人也知道的文字,请删掉……你文段中有无中心词,如果有请圈出,再围绕中心词快速读文段,把与该中心词无关的语句删去,把还想说的话补上;如果文中没有中心词语,可否加上?……有些同学没有写标题,看此时能否拟出标题?如果标点是一“逗”到底的,请予以改换……其他问题,也请尽力改一改,看谁能越改越好……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动笔修改自己的文段,很认真。师边巡视,边指导修改)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这次练笔做一个评价,运用“3+1”的方法,先找出3个闪光点,再找出1个比较突出的不足点,并用简明的语言做一个评价。

(师边巡视边点评引导)

师:我见有的同学写道:“闪光点:①有中心词;②语言简洁;③字数比较多。不足点:一‘逗’到底。”这评语要点清晰,要言不烦。

这位同学的评语值得我们玩味:“闪光点:①我心随纸飞翔,好爽!②我文因情流淌,好美!③我修改,我自新!不足点:言犹未尽,遗憾!”这评语好啊,肺腑之言,个性鲜明,文采飞扬,你们也不妨试一试……

(老师巡视,不时与同学交流,指点)

师:同学们已基本做完了自评,接着请围绕玩纸中的独特感受,找出自己文中独特的感受和有创意表达的语句,用笔画一画。然后与同桌或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互读互评,不要忘了用你独具的慧眼发现同学作文特别的美。

(学生自由互评,品读声、赞美声、商榷声、争论声此起彼伏。老师面带微笑,来回倾听,频频点头,有时竖起大拇指。时间2分钟)

师:陶渊明曾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写的短文,读的同学,可以读完你所写的练笔,也可以只读你觉得写得比较好的语句或语段;可以读自己写的,也可以读其他同学的。听的同学,请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试着进行“3+1”赏析。

生(毛硕宇):我的短文标题是《百态的纸》:《百态的纸》一张纸宛如一曲歌,你可能谱出一曲美妙的歌;一张纸宛如一首诗,你可能写出一首精彩的诗;一张纸宛如一幅精彩的画,你可能画出一幅漂亮的画;一张纸宛如一个世界,你可能从歌的每个音符,诗的每个字里,画的每个角落,体验到人生百态!

师:你对自己的短文最满意的是哪点?

生:用比喻和排比把自己对纸的百态的感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师:你的不足在哪里?

生:限于时间,没有把纸的“百态”描写具体。

师:生动却不具体,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错觉。你既然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短文,那么能课后把它补写具体吗?

生:能!

师:好!我相信有类似情况的同学也能做到。不知有谁发现没有,这篇短文语言使用上有点问题?

生(毛硕宇的同桌,拿着他的作文本说):“精彩”一词重复,第三句与第一二句对应得不很工整。

师:你能帮你的同学修改一下吗?试一试,行吗?

生(毛硕宇的同桌):行!可改为:“一张纸宛如一曲歌,你可能谱出一曲美妙的歌;一张纸宛如一首诗,你可能写出一首精彩的诗;一张纸宛如一幅画,你可能画出一幅漂亮的画……一张纸宛如一个世界,你可能从歌的每个音符,诗的每个字里,画的每个角落,体验到人生百态!”

(刚念完,毛硕宇激动得又说好又鼓掌,随后同学们和听课教师都鼓起掌来)

师:人多智慧多,互改力量大,以后我们可要主动地把自己的练笔、作文与同学分享,相互帮助,我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得更快些。再请同学们继续念练笔。

生(邓杰):我的作文题目是《玩纸》,我最满意的句子是:“……将纸贴在耳旁,轻轻摇动的时候,那清脆爽朗的声音,把我带进了竹简的海洋。”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同学写得怎样?能尝试做比较评价吗?

生:毛硕宇用了比喻、排比修辞手法,语言生动;邓杰的语言很平淡,没有用华丽的词语。

师:从语言角度进行比较。我们来看一看,邓杰同学练笔的语言,评价时是用“平实”好呢还是用“平淡”好呢?

生(齐声):“平实”好一些!

师:为什么呢?

生:“平淡”是语言本身无味,很一般。“平实”是语言不华丽,比较质朴。所以用“平实”要好一些。

师:在评价别人的文章时,要注意用词哟。请同学们再换角度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都有联想想象,但我更欣赏邓杰的,因为它更真切些。

生:我的意见有点不同。我认为邓杰念的那句话有两处问题,可以改为:“将纸贴在耳旁,轻轻摇动,那清脆爽朗的声音,把我带进了竹简书籍的海洋。”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美谈,今有我们莘莘学子的字斟句酌,好啊!

生(金梦然):我的题目是《心在梦里游荡》,我比较满意的是这一段话:“我仿佛听到了父母的呵斥声,听到让我停下来的劝诫声。我闻到了花香,在碧绿的草地里,草色多么醉人。我的皮肤沾上了一阵阵的清凉,感到了苍穹正无私地撒播她的泪水,一丝一丝,一缕一缕。”请大家不吝赐教!

生:我很喜欢“草色多么醉人”,把视觉转换成了陶醉的心理。

师:这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知道是什么吗?

生(都摇头):不知道。

师:你们以后要学,它叫通感。请继续从不同角度赏析。

生:最后一句的拟人特别有情味,“一丝一丝,一缕一缕”耐人寻味啊!

生:“草色多么醉人”不如“草味多么醉人”自然。

生(刘江西子):我的文题是《纸的联想》:“我的手指快速地动着,一把扇子便有了大概的模样。于是想起了夏天的西瓜,还有堆满床的玩具。最后我竟飞回了古代,会是谁用这把扇子呢?我擅自将这个人想成了李清照,她倚着朱红的小楼,手中正握着……纸扇……”

(全场掌声打断了她深情的朗读)

师: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你竟能神游古今,超越时空,把你手中的纸扇送到李清照手中,感受独特,妙啊!请大家再把掌声送给她!

生(苏剑夫):我写的是《白纸的繁杂忧虑》:“长大的我,拿着一张白白的纸,越是简单,越是白,心里就越是毛躁。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而那些童年时学会的折纸飞机的方法,也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乱折一通,心里不自觉地认为,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年岁越大就越会将越简单的东西想得越复杂……我们就是一张白纸,想得越多,心就会越乱。于是便很烦,最终变成一团废纸……”

生:苏剑夫把玩纸与自己的心情巧妙联系起来,真切感人。我也有同感。

生:“年岁越大就越会将越简单的东西想得越复杂”这话有哲理,这是人的进步还是倒退?

师:由单纯到繁杂,是成长的忧虑;由烦躁到淡定,是成熟的快乐。白纸写上智慧就珍贵,激情偕同理智就壮美……

(生会意地笑了,自发鼓掌)

生:我的《纸中的美》这样写道:“纸中有一种美妙的感觉,纸中有爱,有回忆,有悲欢离合,也有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父母、老师、朋友给我的鼓励……它虽然看似淡而无味,同样只是白白的,没有五彩的颜色,也没有灿烂的历史,但是它可以给我们一种质朴的美,一种奇妙的味道,它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去体会、去想象、去回忆。”

生:如果把“质朴的美”展开写,写具体,并与纸联系起来,就会更好些。

师:我们刚才听的几篇文章都很美,可惜时间有限,只好请同学们课后再相互交流,相互评改。现在,我请大家起立,捧起自己的文章,昂首挺胸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文章。请把自己想象成令人敬仰的作家,此刻就是我们未来文豪们的一次集体宣言!看谁能读得最好,读得最长。现在,就请大家放声朗读自己的美文吧!

(学生全体起立,昂首挺胸,手捧自己的文章,高声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