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语点赞练笔微创意
学生练笔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用书面评语,又可用口头点评;既可用分数评价,也可用等级评估;既可定性评价,又可定量评价;既可终结性评价,又可过程性评价;既可正式评价,又可非正式评价;还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综合选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评价的价值选择和导向,存在教育观念的冲突。《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教育部从一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发现,全国50所中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70%以上的看法是批评性和否定性的,认为今天的青年比过去强的,仅占百分之几[26]。练笔评价也存在类似问题,物极必反,过度的批评性、否定性评价对学生练笔的兴趣、动机、信心、成就感等都会产生伤害。
19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身上蕴藏着许多知识和智慧,如果我们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那只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使自己谦虚一些,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小生灵出现的奇迹,忽略了向儿童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早在18世纪就明确提出,成年人应该通过向儿童学习,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27]。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自己的骨气和自尊。练笔教学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也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对学生日常练笔,新课程主张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学生在多重对话中享受练笔的成功。
练笔评语是写练笔的学生与看练笔人之间的价值对话,有来自学生自我的评语、同学的评语、教师的评语,也有来自家长的评语,甚至还有来自编辑、作家、领导等的评语,其中教师的激励性评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批阅练笔本时,还可以在随机交流中。
自评互评、自改互改就是为了使学生达到叶圣陶期望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而学生自评互评的评语引导尤为重要。其中,建立和实施练笔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学生自评互评评语水平的基础工作。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练笔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如文学批评关注的活力、感染力等指标;伯雷顿从文章功能角度提出的表现、诗意和交易等指标;威尔金森提出的认知、情感、道德和风格等领域的指标;朱作仁等1991年提出的审题、立意、材料、思想、详略、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衔接、表达方式、修辞、词汇及语言基本功等12项指标;美国创造心理学家郭有遹设计的创造性作文的流畅性、多样性、独特性和周全性四项评价内容;英国斯科内尔编制的“3个项目10个因素”的作文评价计划等[28]。
语文新课程练笔的激励性评语,可以从这些评价指标中汲取价值取向和选用具体指标,日常练笔也可以印象评价,但练笔的激励性评语要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素材,要诱导学生练笔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关注学生修改练笔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倡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提高,要不断提高学生练笔反思能力等。
要特别重视教师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自评互评的引领示范作用。请看一则观察笔记及其评语:“我和一个同学同看一只蚂蚁:它艰难地往墙上爬,爬到大半,忽然滚落。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第六次失败了。不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步向上爬着……同学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真是个百折不回的斗士!我们遇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我说:‘可怜的蚂蚁,只要变一下方位,就很容易爬上去。哎,可悲的蚂蚁!我们无论做哪一件事,如果失利,就应该学聪明,不能像这可怜虫一样蛮干一气。’我俩的看法究竟谁对,请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个笔记后,老师作了如下批语:“你们俩都对。观察同一对象产生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嘛。这里就难有绝对的‘对’或‘不对’的东西。百折不回的斗士也好,没有头脑的可怜虫也好,你看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它。”[29]老师的看法是对的,用建构主义学习论的观点看,这里的“斗士”“可怜虫”都是个性化的素材,是不同的个体对蚂蚁观察时同化或顺应后的个性化建构。这也是很好的激励性评语,它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多角度分析、多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对平等对话进行了教师示范。
课堂练笔的激励性评语犹如激励学生生命激情的掌声。对于学生练笔的点滴进步,教师绝不能忘了给学生以微笑、赞赏,引领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掌声是一种精神激励,是架设在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是学生自信种子得以萌发和成长的温润土壤。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其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期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练笔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平时练笔的激励性评语是一种教育艺术:一句简单的鼓励,要传递一种力量;一回思想的交流,要催发一份理解;一次准确的指引,要令人茅塞顿开;即使几句善意的批评,也要让错误却步。教师充满人文性的激励性评语也是一种创意表达,如对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练笔佳作,可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对开头不怎么样,越读越妙的练笔,可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语言清新质朴的练笔,可引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整体水平不高但还有两三句精彩句子的练笔,可引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堆砌材料主题不明的练笔,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对主题模棱两可的练笔,可引用“难识庐山真面目”;对文抄公类练笔,可引用“似曾相识燕归来”等[30]。
我国的练笔评改者主要是教师,且教师多把注意力放在评价学生练笔的思想倾向、写作技巧上,却很少在练笔的情感上作考虑,师生情感隔阻。日本的作文评改着眼于与学生感情交流,对学生表达的感情表示教师的态度,值得我们练笔激励性评语借鉴。例如,一个学生的练笔写自己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猫,表现出了对孤独无援的小动物的深切同情。老师的评语就写道:“小猫的遭遇真可怜,它在雨地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的朋友了,我真为它高兴。”[31]他们还创造了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用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在多重对话中享受练笔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