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本求真语用创美
下面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小学语文教研员、四川省特级教师刘晓军做的专家评课:
低段微习作创意教学实践,扣本求真,语用创美,应该点赞。
母语教育是零起点吗?低段语文教学是否恪守于识字写字而不能越雷池半步?习作指导和训练是不是非得从三年级开始?从读学写怎样突破机械模仿的桎梏?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资料优势,助推主动语用能力的提升?……种种质疑,促进了习作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都市实验小学张速老师团队直面尴尬,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勇于创新,开创出了“以人为本,依标扣本,智慧语用”的低段语文理想教学场景,其主要特点如下。
1.梳理研究,条分缕析,自成一体
该研究专题文本按照“问道—寻道—论道—悟道”之序列精心配置,从一年级到二年级进行梯级递进,尤其是“想象性微习作指导”,遵循儿童天性,为孩子的语感和语用插上了诗意烂漫的翅膀,展示出为文者独有的逻辑架构,彰显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享成果”之科研精神,妥帖地回答了“怎样利用文本”“怎样夯实双基培养语用”“如何遵循心智建造理想语文课堂”等诸多难题。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梳理和统整,点上深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观点集中,论据鲜活,自成一体,自圆其说,物化成果特色鲜明。
2.依标扣本,智慧语用,策略优化
该研究聚焦低段核心语用问题,借鉴课标新精神,改革旧教学中的诸多弊端,遵循母语教学非零起点的现实,赋予教材文本以足够的尊重,把“例子功能”发挥到极致,从短文、诗歌到练习,精选文例,巧搭架子,有效提升学生“简单句子”“复杂句子”“句群”到“固定模式类篇章”的表达能力,充分利用“语例”提供的“可模仿结构”,从说到写,从仿到创,在充满童趣的“文字游戏”中,唤醒生活和阅读,激活丰富思维,不断注入学生自我的生活、情感、思维和创意,展开联想,自由模仿,激励创造。许多课例设计和教学尽显执教者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通过“召唤式的完形结构”激活学生的内容选择和个性化表达,完成“夯实入格”,期待“自由破壳”,学生获得足够的肯定,把学习语用融入现实生活中。在此过程中,渗透、体验和习得了遣词造句策略、个性化思维的学习乐趣和独特魅力。
3.突出思维,呵护想象,为孩子插上创新翅膀
张速研究团队没有浅尝辄止,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于“想象性微习作”的不懈探索。因为科学模仿不仅是习作入格的前提,更应该是创意表达的垫脚砖和助推剂。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套中人”,而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具有开放胸怀、创意无限的气质高雅的中国人。创造性想象一直是创造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特点是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早在1900年,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运用几个创造性想象测试(其中包含有墨迹图),研究了500名小学儿童,结果发现小学前三年级的创造性想象比四年级之后的儿童要多得多。此后,辛普森(Simpson)编制了创造性想象测试,从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三方面计分,结果得出,小学三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水平最高,四年级后逐渐下降。这被研究者称为创造性的“四年级下降”现象。该团队善于学习借鉴脑科学、心理学研究成果,适时、恰当地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奇思妙想”“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物我相通”“形神兼备”等策略,指导“仿词、仿句、造段、意识流式的篇章”,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情感,收获了自由创意表达的成功。方法和策略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智慧的教育者善于把策略性知识转化为能力。
著名诗人、翻译家余光中说过:“我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以能使用中文而幸!”中文有着丰富而美丽的想象力,有着无穷的表现力。中国的语文教师应该肩负起这种使命感,去净化、纯正我们的本民族的语言。
我想,张速老师和她的精英教师团队正是这样做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