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建议更新练笔修改能力

(一)修改建议更新练笔修改能力

创意练笔主张:用修改建议,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练笔修改能力。

修改自己的练笔,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13],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练笔修改的新要求。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有作文的需要。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改几次才算数,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14]

在倡导主体性教学的今天,自改互改就成为培养学生练笔修改能力的主要策略。学生练笔修改交流,基础在自改,难点在互改,核心目标在修改能力提高,关键在教师的有效引导,我们常用策略是用修改建议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及其多向交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灾难。停课不停学,我们进行网上教学。2020年3月6日布置的周末练笔是这样的:

特殊疫情,特殊生活,别样感悟。网上学习,新奇事不断,你可能从中对熟悉的同学、老师有新的发现,对学习有新的体悟。蜗居家里,往常事间断,新趣事频发,你可能重新定义了家,重新认识了父母。看电视上网,党和国家的伟力、医务人员的奉献、社区干部的敬业、国际社会的赞扬……你可能对国与家、人与人、人与动物、科学与生命等有了新的认识。苦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请你以“宅家亦有美”为话题,做周末小练笔,要求是:(1)分三次练笔,可以“疫病无情,宅家乐学”“疫病无情,咱家有戏”“疫病无情,人间有爱”为立意取向,自拟题目。(2)精选新颖、有趣、真实、感人的“我”宅家的小故事,用多种方法描写人,有起伏的情节,有场景描写。(3)以小见大、平中显奇,在具体叙述、生动描写中,有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4)练笔要求精求新,每次练笔不低于300字,三次合成一篇较好的作文。

初三学生每人都在语文QQ群里提交了练笔,要求学生阅读点赞或提问题。针对普遍问题,2020年3月13日,对学生周末练笔,提出如下自改互改建议:

请再认真仔细阅读上周练笔要求反思,发现自己的练笔问题,再修改提交,修改处用红色的字。

一问:有“疫病无情”背景交代吗?

二问:写“宅家乐学”的,有线上学习的具体事例吗?这些事写得生动吗?有与平时学习不同的乐趣吗?

三问:写“咱家有戏”的,有起伏的故事情节吗?有生动的对话、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吗?有疫病无情下别样的亲情吗?

四问:写“人间有爱”的,精选了国家领导人、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捐赠者以及国际人士的典型事例吗?所写事有感人的细节吗?这些事与“我”的联系合情合理吗?

五问:“宅家亦有美”的美在哪?你寓情于叙事、寓情于描写之中了吗?有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抒情、议论吗?

六问:学习运用了学过的小说、叙事散文的写法吗?借鉴了语文QQ群里上周优秀练笔了吗?主动寻求老师指导了吗?

按照这个练笔修改建议,学生基本解决了第一周练笔的突出问题。2020年3月20日周末练笔,又提出下列建议:

鼓励从“疫病无情,宅家乐学”“疫病无情,咱家有戏”“疫病无情,人间有爱”中另选一话题,自拟题目写周末练笔,不低于300字,注意借用好的写法,看谁练笔亮点多。

也可完善上周练笔,修改文字用绿色笔,不低于300字,注意突出侧重点,看谁文意连贯得好。

练笔写好或改好后,发语文QQ群,点赞或提问题。欢迎你再修改,再重发群里。

下面这篇练笔,是学生根据修改建议,经过师生点评、反复自改互改后,被语文群推出的一篇优秀练笔。

抗疫生活在我家

严肃的酒精味

掀开床边的窗帘,以前强烈的阳光早已被阴沉沉的乌云遮盖,树上挂着的灯笼失去原来那红彤彤的亮光,街上的人没有拿起鞭炮反而戴着口罩……这发生了什么?

我洗漱完来到客厅,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瞬间失去了睡意,只见爸妈露出两张严肃的脸在讨论着什么。

我转头一看,桌上放着几个防PM2.5的口罩,难道是PM2.5又来了吗?我暗暗地想。可是旁边刚开封的酒精否定了我的猜想,刺鼻的味道带着几分严肃。

“拿几个去,用酒精把你的房间喷一下。”

我下意识拿出手机,新型冠状病毒几个大字映入眼中。

爷爷笑了

家中,我正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情况。忽然,身边一道黑影闪过,我抬头一看,爷爷正要出门呢!我慌忙起身,跌跌撞撞地冲向爷爷,一把拉住了他的衣袖,问道:“爷爷,你这是要去哪儿啊?”“哦,我去菜市场买点菜!”爷爷指了指门。“哎呀,不行不行,你不能出门!”爷爷一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呀?不买菜,中午吃啥哩?”“你可是……”我还要说些什么,爸爸扯了扯我,说:“算了,不买菜可不行呀!”

“好,出门可以,但爷爷您得把口罩戴上!”我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医用口罩递给爷爷。“哎,没事儿!”爷爷摆了摆手,转身就要向门外跨去,“就几步路而已,用不着!”“不行!”我一个箭步挡在了门口,“您一定得戴上口罩!”接着解释道:“菜市场是人多的地方,人一说话就会在空气中横飞唾液,而病毒恰是通过唾液传播的!”爷爷却依然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爷爷,您可知道,成都已有几个确诊病例了?爷爷,病毒离我们不远啦!”爷爷口气松动了,转身却把口罩塞进了裤兜里,说:“那我到菜市场再戴吧。”我更急了,跺着脚喊:“不行,现在就得戴,一出门,就是公共场所,就很可能有病毒的存在。安全起见,请您务必全程戴着口罩!”爷爷犹豫片刻,最终坚定地说道:“那好吧,好孙女,我会一直戴着的!”“我的爷爷真乖!”我笑了,爷爷也笑了。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无数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守护着人民的生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这是对全民抗疫的支持,也是我们应担当的一份责任。

最好的手工汤圆

“好无聊啊!”我坐沙发上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发呆。

“不如来做汤圆呀。”奶奶面带微笑望着我说。

我懒洋洋地说:“那有什么好玩的,家里还有那么多呀。”

奶奶慢慢地对我解释道:“自己做的汤圆,吃上去肯定会比商场那些美味多了。你也赶快来做呀,不会奶奶教你。”我顿时来了兴趣。

奶奶叫我先把面粉放在大盆子里,我就照做了,奶奶夸我做得好。我的兴趣越来越大了。然后加一点水在面粉里,奶奶对我说:“水一定要适当,不多不少。”接着,奶奶叫我要搓一会儿,搓完后按下去,每搓几下就加一点点水。就这样,反复做,当把它搓成一大团粉时,有点软性,才可以包汤圆。

“哎,咋那么麻烦呀?”我垂头丧气地说。我没精神,这步做得不够好。毕竟新手上路,还需多多指教呢。奶奶说可以包馅了。我犹豫了,包什么馅好呢?红糖、花生、桂花还是芝麻?最后决定还是包芝麻馅。

我从那一大堆的面团里捏出一小块,可包不住那馅。奶奶见了,示范给我看。先捏出一块,搓成一个圆溜溜的小球,再用手指把中间给掏空了,接着用勺子舀一些芝麻,然后用手轻轻把皮捏在一起,最后搓成圆形就成了。我照着做,第一次馅太饱满了,把皮撞开了,竟两次才做好。时针悄悄指向十一点,该煮饭了,恰好汤圆也做完了,时间刚刚好。

晚上,汤圆煮熟后,我悄悄盛了一小碗,尝了尝,味道不是太好。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汤圆了,真的!

意外的网课早读

在家的日子,当然不只是玩,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当第一次听到要上网课,我就觉得那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毕竟老师看不见你。但是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让我不得不担忧起来。

但是其中又有许多快乐的事。英语早读,那是第一节网课。我以为要把自己的脸露出来,然后视频通话,忐忑不安。我轻轻地按下了那个“加入”,突然耳边出现了一阵不整齐的声音。看见没有视频,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我迅速地翻开书,开始读起来。

本以为今天早读就这么简单,忽然我感觉耳朵一热,随即是头,然后脸变得煞白——是老师让我读。怎么办?我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呼吸变得快了。嗨,不就是读个书吗,紧张什么?我安慰自己。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读。过了一阵,只听老师说,“咦,怎么没声音呢,没听课吗?”嗯?怎么回事?我愣了。眼角忽然瞥到左下角的话筒没开,倒吸一口凉气,我的脸刹那间又变得通红。我怎么会犯这样的错啊,我只想找一个地洞把自己埋进去。我重新打开话筒,红着脸开始读……

疫情至今已经好转了许多,宅家是我们选择防护的最好的方法。宅家不仅有乐趣,也能学习。愿这乌云能早日飘散,让阳光再次照亮我们生活。

(贺鸣,2020-03-21)

贺鸣同学这篇练笔是在三次周练笔基础上形成的,第一次周练笔写的是第一、二部分,题目是《宅家防护》,我给她提了意见,修改后放在语文群里交流。第二周练笔写的是第三部分,题目是《宅家乐趣》,也在语文群里分享。第三周写的是第四部分,题目是《宅家乐学》。根据老师修改建议和同学们意见,贺鸣将三个题目改具体了,形成上面的三个小标题,内容也做了增删调改。

有研究表明,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修改的技巧,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对作文进行自我检查,学会识别作文的问题[15]。因而,练笔诊断不仅是自改互改的前提,还是练笔修改能力的生长点。我们可用“十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谨小慎微,审题加强度;高瞻远瞩,立意有高度;慧眼传神,标题增深度;一鸣惊人,开头有亮度;留有余韵,结尾添响度;一言九鼎,思想有深度;旁征博引,知识有厚度;反弹琵琶,材料有精度;飞扬多姿,语言加力度;溢出纸外,感情增浓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加拿大写作模式中列出的12个问题进行自我诊断[1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仅仅是针对练笔修改通常情况而言的“望闻问切”,有时还需要教师根据专题练笔的特殊需求,提出专门的诊断指导建议。课堂练笔时,我们还可选用巡视评改策略[17],不失时机地在学生练笔时给予诊断性修改建议,我们发现这比写成后的修改建议更有效。

多向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尝试多种自改互改方法,促使练笔修改能力在自我更新中不断提高。新课程练笔要求学生修改练笔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养成修改自己练笔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鼓励学生主动将练笔修改与同学互评互改,阅读彼此的练笔并修改。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智慧那么诱人,阅读彼此的练笔并修改,永远充满惊喜,永远不会疲倦。鼓励学生请家长评阅练笔,提修改建议,别有洞天。

练笔修改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既可以个别交流,也可以是小组交流,还应适时进行课堂全班练笔修改指导。如将修改了的练笔原稿复印或投影或用PPT展示或放在练笔群里,再由自改或互改的学生介绍修改的过程,接着师生互动评点。让学生在倾听中阅读对方,在掌声和笑声中给彼此认可或建议,这样的学习才真正称得上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因为它具备了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共享的核心和根本[18]。这样的练笔修改指导课,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19]

这种多向交流,不但让练笔修改成果得以分享,也使被阅读学生获得了一种激励,能在全班产生更多竞争性的努力,这种效应就如领跑人的激励可以加快运动员跑步的速度,产生课堂集体交流的动力,促使学生尝试新的自改互改方法。如分点换写升格创新的自改,常见的有换开头、换结尾、换过渡、换分论点、换论据、换表达等局部换写和换文题、换中心、换结构、换人称、换文体、换纸张、换话题等整体换写[20]。自改可由学生自己寻找不适切的地方进行加工锤炼,也可由教师或同学圈出要改的内容,学生自己思考和选择修改方法,尝试增加、重组、删除、替换等各种修改策略。经验告诉我们,自改与互改交替进行修改活动更增效,而有教师指导的自改互改更高效。

学生练笔修改的典型错误不仅是促进学生修改能力健康发展的难得契机,也是课堂交流的一笔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应着力挖掘其教育价值:通向真理的道路常以错误为基石;忽视针对错误的分析纠正,教学效果没有保证;认识错误之必然,弯路不可避免,而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是良好学习心理品质。错误非但不是我们唯恐不及的东西,反而是一笔亟待开发的宝贵的教学资源[21]。学生修改练笔错误的过程,包含着学生真实的学习心理过程,也包含着学生们所特有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在练笔自改互改的多向交流中,教师既要宽容和善待练笔犯错学生,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练笔修改错误中学习正确的修改方法,切实提高练笔修改能力。学生修正的不仅有练笔的内容,还可能有练笔的形式;不仅有练笔的技法,还应有不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有作文方面的,还有做人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