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滋生独特感受
2020年4月1日,一年级下期网课《制作春卷》后,张速老师布置了下列作业:
板块一 劳动起来
生活即学习,生活即交流,生活即劳动,和家人一起劳动起来,制作春卷……把自己和家人劳动的美景画在下面或拍下来粘贴在下面。
板块二 小作家
先把自己和家人宅家劳动制作春卷等的过程和感受说给家人听,然后写下来。
要求:第一句话写什么时间,谁和谁在哪里干什么;第二句话重点写制作春卷或其他菜的过程,请准确用上动作词;第三句话写自己的感受。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可请教家长,可查阅《新华字典》等。
有味的春天
今天中午,我和妈妈一起在家做春卷。
首先,在盆里倒入适量的面粉,洒少许盐,将盐与面粉调均匀,加入温水开始和面,和到柔软的状态,可以在手上甩来甩去不滴落的样子。把柔软的面团摊在平底锅里,白色的面饼变透明就说明面饼熟了。其次,把红萝卜、白萝卜和莴笋洗干净,去皮后切成丝儿,将它们放入沸水中过一次水,捞出放入盘中。最后,用面皮把红萝卜、白萝卜和莴笋丝儿包裹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觉得自己劳动丰衣足食的劳动果实无比美味,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卢籽燚,2020-04-01)
家长感言:疫情期间与女儿一起宅家劳动十分幸福,在家也能找到春天的快乐。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收获最多。
2020年4月3日,一年级下期上完网课《春耕》后,张老师又布置了下列作业:上期末,我们把教室里的花儿带回了家,它们还好吗?结合今天学习的《春耕》,先说说寒假养花的过程和感受,然后自拟题目写下来。
我的春耕
“好痒啊,好痒啊,不要挠我了。”花盆里的土妹妹笑得“咯咯咯”的。此刻,我正在拿着花铲给绿箩松土呢!
上学期期末,教室里的绿箩被我带回了家。花儿们口渴的时候,我会为它浇水,花儿点着头说:“谢谢你给我喝水。”花儿生病的时候,我会为它喷洒除虫药,花儿笑着说:“感谢你给我治病。”暴风雨来的时候,我要把它们端进房间里,花儿想:“为什么要把我端进来呢?”我告诉它:“外面要下暴雨了,你会淋湿感冒的。”
每天照顾花儿,真的很辛苦。但是,我的心里甜丝丝的,因为花儿越来越茂盛了。
(刘昕蕊,2020-04-03)
真实活动产生真情实感,实践活动触发独特感受。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无穷的财富[27]。
中小学生不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而且喜欢通过活动释放能量,展现青春风采。虽然近年为了确保学生外出安全,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少得可怜,但一有活动,学生都是很投入的,体验也是深刻的。只要及时引导,学生完全可以把这些难得的活动体验,化为练笔的好素材,写出一篇篇体验生动感人的练笔来[28]。
“选美”队会
今天下午,我们开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班队会,评选出了我们班的“班草”(最帅的人)和班花(最美的人)。而这“班草”与“班花”也指各个方面的,比如体育、人缘以及外表等。最后,选出的“班草”是A,“班花”是B。他们俩可真是一对冤家啊,初一时B在A前面(和我坐在一起),而这学期他们竟坐在一起了,真是有缘啊!我希望这样的班队会活动多搞一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方翔,2004-10-22)
这个班队会很有创意,别出心裁,可惜学生没有把感人的选美活动过程和精彩的活动细节写出来。从我的学生活动练笔来看,学生易于动笔,易于写生动,但难把细节写得生动感人,难写出活动的情趣和意蕴,如《班会》中“我”是怎样表演小品的,《“选美”队会》中选举的过程和情节。于是,我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对学生写的活动练笔进行比较性评讲,把比较点放在细节是否生动感人和写的活动是否有情趣和意蕴;二是学生集体活动前,做适当的提示,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细节的变化过程,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感悟活动的情趣和意蕴。经过较长时间努力,学生写的活动练笔,有了写意色彩,有的活动练笔渐渐有了精彩的细节。
经典快照
项目:初一男子1000米。
镜头:咦,这里没有草原,哪里传来骏马的奔跑声?喔,初一男子1000米比赛开始了!第一组同学已经各就各位了。“预备!砰!”随着枪声响起,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带来一股飓风。第一圈下来,很明显,有的人速度慢了下来,这正是超道的极好机会。“加油!加油!”这是我们初一八班加油喝彩的声音。可是,那个同学太不争气,由于体力不支,慢了下来。不过,我们全班可不会怪他,仍然鼓足了劲儿为他加油。虽然名次不好,可我们全班都为他鼓掌。
第二组同学也准备好了。像小鹰一样冲了出去,奔向胜利!
加油!奔跑着的希望。
努力!飞翔着的雏鹰。
胜利就在前方,
欢呼就在耳旁。
不管结果如何,
你们——运动员们,
永远是最棒的!
(王玲娇,2003-11-07)
虽然镜头是扫描,但有了较大的进步。一是语速和节奏符合体育比赛活动“快”的特点。二是同样写1000米跑,写法也有变化,写第一组活动侧重于写自己的观感,写得比较细;写第二组活动侧重于写对运动员鼓劲的话,像运动会的广播稿。
我倡导用自己喜欢的不同文体来写活动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独特感受域,生活写意练笔也因此异彩纷呈。具体做法为“活动创意—独特感受—生活诗意—生活写意”;它扬弃传统的“社会采风”,形成基于主题型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写意,其主张是:练笔源于生活,但练笔成于诗意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练笔教学只有融入真实的生活,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开展主题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引领路线图。首先,要与学生共建“在生活中学用语文,在活动中学写练笔”的学习观。其次,活动主题应充分利用语文新课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例如人教版初中教材36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就是36次活动,高中必修教材中的15次“梳理探究”就是15次专题实践活动,用增删调改办法形成可行的主题。其三,从学情、教情、校情和当地实情出发,运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与学生需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认知性实践活动与问题性实践活动相结合、被动性实践活动与主动性实践活动相结合、模拟性实践活动与现实性实践活动相结合、重复性实践活动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五结合”策略,自主开发活动主题。其四,主题活动要活字当头,活动题材要鲜活,活动设计要灵活,活动主体要激活。专题活动要变单一为多样,不仅要指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演讲、交流、讨论、辩论、竞赛、实验,还要鼓励学生自觉抽时间逛书店、听讲座、看画展影展、网上搜索,调适生活胃口;节假日,倡导学生结伴户外采风,拥抱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探寻乡土文化。尝试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搜集专题活动资料,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后,练笔要动起来、做起来、写起来,变静写为动写,变死写为活写,写出主题活动的独特感受与情趣。
当然,要使主题体验活动更有效、生活写意练笔质量更高,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很有必要。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主张练笔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活动本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练笔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在练笔前1至2个月布置了这样三项任务[29]:①观察体验:根据家庭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小动物来饲养。②写观察日记: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期间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③资料收集:查一查书报、网络,或者与饲养同一种小动物的同学交流,记录整理有用的资料,以丰富和补充自己的观察体验。无独有偶,李希贵先生曾亲见美国洛杉矶约翰中学的一节戏剧课,教师给学生一个咖啡杯,要求学生编一个戏剧情节并表演出来,同时把咖啡杯推销出去。学生异常活跃,每位学生都编出了情节各异的戏剧小品,富有个性而毫不雷同。可见,练笔前活动的明确任务、相机诱导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同学对生活的体验真实独特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意会到言传是化无形为有形的过程。各个感官的体会有时是共通的,调动自己全部的感官去体验生活,将慧眼与慧心结合,我们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美丽,生活写意表达如此精彩。也不必说李清照《武陵春》里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不必说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中的“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更不必说歌德《浮士德》里那“生命的黄金树是绿色的”;仅仅学生小诗《妈妈》就别有生活意味:“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找妈妈/看到妈妈/才算真正回家。”题材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经过纯真的童心过滤,童心看世界,生活便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