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意教学理念

(二)语文创意教学理念

共创共享、读文养气、作文育心、语用立言是语文课堂创意教学理念[112],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语文创意教学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创共享[113]

“创意”词源于我国古代,与语文密切相关。汉朝王充《论衡·超奇》:“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今天,“创意”具有多层含义,不仅指创造性的主意,也指从无到有的动态过程。英文Creative Ida,如果直译,是具有创造性的意念(观念),简称为创意也算贴切。创意的关键是创造,创造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可分为发现、发明和发展。从创意思维角度来把握,创意还具有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伸展性、深刻性[114]

如果从人的发展这个角度看,创意人就是能提出富有创见性设想的人。这要求现代教师要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15]。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学生和未来创新型人才,迫切需要创意教学。相对于一般教学或传统教学,创意教学至少具有五个特点:①创新性。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某一方面有新意,有改进,有突破。②共创性。教师有创意的教促使学生有创意的学,学生有创意的学启发教师更有创意的教,学生之间学习创意的交流共享产生更新的创意。这不仅教学相长,而且生生相长。③有效性。创意教学不止追求新形式、新方法、新技术,更追求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④人文性。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教师个性,激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潜能,创设自我实现的机会,使教学成为不断自我更新的审美活动。⑤生成性。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师生教学创意的结合,使教学不断改革求新,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精神不断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我们的语文创意教学中,“创意”有三种最基本的含义[116]:一是语文创新意念。包括语文教与学创新的意向、意愿、意趣、意识、理念,主要是指尝试有新意的、创造性语文教学的动机和动力。二是语文创新意境。由富含创新价值的教学材料、意蕴生动的思维场景、优美和谐的学习情调等组成的语文教学生态,不仅指语文教学创新的氛围、环境,而且指师生创新潜能的自我开发活动,特别是语文学习创新能力生长、创新学习意志发展的过程。三是语文创新意味。指师生对语文专题创新活动的反省、感悟、体味,发展语文学习个性和语文教学特色,提升语文学习品位和语文教学素养。

因此,语文创意教学是师生的创新意念、创新意境、创新意味的互动生成过程,用有创意的教引导学生有创意的学,教学相长,共生共荣。“就创造力本身而言,其实没有城乡的差距,老师本身的创意有多少,决定了孩子的创意有多少”,龙应台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课堂是师生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即生长,期待一节课不仅学生变了,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交流、分享,教师的生命也成长了。“共创共享”,这是语文课堂创意教学的本质所在。

语文创意教学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守常融新,不是随心所欲的刻意求异;是师生的吐故纳新、自我更新,不是故弄玄虚的自我标榜;是语文教学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基本策略,而不仅仅是些灵光一闪的新点子。于是,我们对学生倡导语文创意学习的十大理念: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创新,学习即发展,学习即生命,学习即生存,学习即快乐,学习即合作,学习即交流,学习即文化,学习即财富[117]。学为了创造,教为了创新。在语文创意教学观[118]中,我们强调“教学即创新”。其主要体现在有效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自我更新,也体现在弘扬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继承创新,体现在借鉴他人他国语文教育成果的运用创新,体现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融合创新。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修订的《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力支持,从这些来看,“教学即创新”还体现语文教育的与时俱进。

语文创意教学要实事求是,重在探寻规律。它强调语文真问题倒逼教改的创意问道,着力语文核心问题创造性解决的创意寻道,重视语文活动经验反思成智慧的创意悟道。此道非彼道,它是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创意的学习之道,也是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之道,更是教师焕发言语生命活力、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道。这是语文创意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